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2.09.14笔记——勝爲士

(2022-09-15 11:37:33)
标签:

杂谈

人生

思考

信仰

哲学

分类: 读书笔记
九月十四日、來復三
〖記事〗今日,忙。罪惡。
〖探究〗
一、(補在規範字處)代詞「是」改用「寔」字。定冠詞「那」改用「郍」字,規定仍讀ne4。
一、(補在規範字處)「得」de2用為動詞、名詞、副詞,「淂」dei0用為助詞;表正在義之「中」改寫為「迚」;給「與」具體,給「予」抽象;「設」機關,「置」人員;規定數字「〇」「万」為小寫,「零」「萬」為大寫;表要有用「需」,表要做用「須」;「做」具體,「作」抽象。
一、(補在修辭後)在表數目編號底時候,原用「一」處,應寫讀作「幺」字。
一、(補在文言語彙處)「羌」乃/反而。
〖隨感〗
一、物種求與其環境體合,此說原不謬。但體合不是即時的,故不體合有兩種情形:一則環境突變,而物種不能速變,於是因其不合而淘汰,是常言也,即「不體合之淘汰」;二則環境已臻平和,但物種卻早已演化為爭競的內捲的存在,此雖不為其環境所必需,但物種能取勝,又不會被淘汰,亦即是說,其惡劣的習性雖更體合惡劣的環境,但終不為平和的環境所祛除,遂常表現出過度的態度與行徑,並及勞累的生活、多餘的心計暨功利的驕傲等。此或可說為「不體合之不淘汰」,甚至是勝。余以為,道德問題不是從前者發生,乃是從後者發生底。蓋在極端的處境中,人自然要便宜行事,是本能的,是下意識的,是來不及的,猶古人之言「權」也。唯獨在平和的環境中,人仍具適用極端情形底能力,只是用與不用,並不出於環境底催迫,亦看不出拼死底理據,反而能控制此能力,培養體合於此平和的環境之新的平和的習性,形成良性的秩序,乃成為一道德的選擇,猶古人之言「經」也。故而不道德者,並不在其言行自身有如何奇特的表現,乃在於其必偽裝出環境底惡劣,然後「以權僭經」,來為其本不必的極端的言行作鋪墊,從而利用「不體合之不淘汰」以取勝。託詞如「無奈」「沒底選」「想不通」「被迫的」等語,諦思之,皆所以掩蓋真相之誇張的謊言,所以安心地引出極端的言行而已,是不僅汙衊了環境,亦且敗壞了理性。但此等人底謊言中,往往不乏道德的語彙作為裝點,如「吃苦」「翻身」「爭氣」「有心眼」一類,並以之為理想、夙願暨傳統,垂範後世,即屬乎余所謂「虛統」之一種,是有道德之名,而洵無道德之實也。嗚呼!欲破此局,唯有透於比較而求真,並堅定落實之。此又甚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亦難哉?(以權僭經之偽道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