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4.26笔记——勝爲士
(2022-04-26 23:26:49)
标签:
人生思考信仰哲学中文 |
分类: 读书笔记 |
四月廿六日、来复二
〖记事〗今日,困,烦。
〖读书〗读《马太福音释经默想》。
〖探究〗
一、补:介词「自于/自」from。
一、本方案不仅「之……者」结构源于文言,用「其」字亦与文言中之定语复指相通,如「晋国之使者丶(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
一、文言常用「则」「遂」「乃」等字表主语底更换,如「使子路反见[之],(则)行矣」「许伯请[之],(乃)往」等。新方案正可取此等字与新制关系词配合使用,以避免歧义。「则」表逆承者,犹言原来、早已,用于对时序上在前之性质之说明,可换用「固」字,如「佛教底造像艺术,实受影响于[希腊文化],[其](则/固)不独为欧洲文明底特色,亦间接影响及中国」;「则」表顺承者,犹言于是、就,用于对时序在后之事件之陈述,可换用「遂」字,如「伊告诉[经理]、[其](则/遂)打电话给消防队。」至于从句之后,又转回主句者,可参用「乃」字,如:The
boy (who had a black cap) helped the old man (who was crossing the
road) at the bus stop (where was near the
school).「那男孩丶(其则)戴着黑帽子,[乃]帮助了那老人丶(其则)正在过马路,[乃]于该车站丶(其则)位于学校附近。」
一、改「(伟大)(光荣)(正确)(底)[组织]」为「(伟大)·(光荣)·(正确)(底)[组织]」,宜加「·」,说明几个成分是并列的。
一、改「蔡元培·校长·这人」为「(蔡元培·校长)(这人)」。
一、新文理体虽定位书面语,但不影响到口语是不现实的。语音方面不必说了,语法层面还有:1、形容词堆砌之习惯,如「去找本(好的)(健康的)(有意思的)书看」;2、中心语前置之习惯,如「昨天的那[人]不在这,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那个)」;3、凸显主语之习惯,如「(它/天)下雨了」。
一、英文句子如前已出现同样动词,为避免重复,后之不定式则省去动词原形,只保留to,例:He may [go] if he
wishes
(to)。公文中「为之」亦用于避免重复提及已揭行为,如「恕无从[办理],请改向其主管单位(为之)」。故正可用「为之」对译动词省略,上例则作「渠可[离去],如渠愿(为之)。」又如:Don't
[go] till I tell you (to).「毋[去],洎余告汝(为之)。」英文并to省去者,中文亦可省去「为之」,如:I
wish you would come if you had time.「余望汝来,如汝有暇。」
前一篇:22.04.25笔记——勝爲士
后一篇:22.04.27笔记——勝爲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