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梅兰芳》与陈凯歌的“纸枷锁”

(2008-12-15 20:47:27)
标签:

杂谈

纸媒约稿,请勿转载

 

从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算起,陈凯歌导演的电影生涯已有三十年了。当年的处女作《黄土地》一出现就成了一座高峰,开启了占据半部当代中国电影史的“第五代”,而后是几部平庸之作,直到1993年《霸王别姬》成就了他大师级导演的声名,然后又是几部平庸之作,他不停地尝试,希望与商业走得更近一些,试图挣脱自己的文人本性,而《无极》这一试却几乎要使他一世英明毁于一旦。数年的沉寂之后,这部《梅兰芳》怎么看都浸透了陈导重新证明自己的渴望。

看《梅兰芳》,不免要拿《霸王别姬》做比较。同样讲伶界传奇故事,后者早已成了传世经典,几位主人公在几十年历史漩涡中的跌宕命运从容、缱绻而鲜活地铺展,张国荣饰演程蝶衣到了人戏不分的地步,时至今日都被诸多影迷津津乐道。这么一比,《梅兰芳》便显得有些平淡了。

它的相对平淡,或许是因为题材的限制,《霸王别姬》改编的是李碧华的原创小说,虚构的人物意味着可以容纳更多的假定性和演绎空间。而《梅兰芳》是一部传记电影,受史实、人情的羁绊太多,似乎必须得有板有眼,不能有丝毫闪失。但真正的大师其实是可以跳脱这些羁绊的,比如奥逊威尔斯拍的《公民凯恩》、米洛斯福尔曼的《莫扎特传》,因对历史名人忠于现实而又抽丝剥茧的饱满刻画,早已成为了影史经典。看《梅兰芳》的第一部分少年梅兰芳与前辈十三燕斗戏的段落,也分明看到了这种潜质,充满戏剧性的斗戏场面,突出的人物性格,优雅而专业的京剧表演,张弛有度的节奏,使我们似乎又看到了十几年前“大师级”陈导的回归。然而故事转入第二段,黎明饰演的成年梅兰芳登场之后,便开始走入平庸了。这绝不仅仅是因为黎明欠缺火候的表演无法还原梅兰芳的大师气象,而是因为故事本身太过节制、程式化了,人物形象内在的和人物之间的冲突性消失了,梅兰芳在面对感情纠葛、个人安危与外敌威胁等矛盾时平静、僵硬得令人咋舌。反倒是爱戏入痴沦丧了道德底线的邱如白成了影片中被表现得最为饱满的人物。

陈导终究没能跳脱自己的“纸枷锁”,他所还原的梅兰芳仍是一个停留在爱国主义教科书里被圣化的梅兰芳。全片浸透的满是对梅兰芳的赞赏,赞赏他敢于挑战前辈,赞赏他能纯洁地处理男女关系、男男关系,赞赏他的爱国精神,所有的故事情节似乎都仅仅在表达对梅先生的崇敬和膜拜,如果说伟大导演对其所塑造人物都必是一种饱含炽烈的审视,那么陈导这种谦卑而流俗的态度是不可能成就一部伟大作品的。

但话说回来,《梅兰芳》当然也有自身的亮点,如对于历史情境的如实还原,对于京剧艺术浓墨重彩的呈现,尤其是第一部分梅兰芳与前辈十三燕唱擂台的情景令人沉醉。这毕竟是陈导卧薪尝胆数年的结晶,虽无法像《霸王别姬》那般惊艳,但也算雅致平和,发挥了正常水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