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一段与主题无关的:今天是中秋,刚刚赏月回来。原来中国有句俗话,是专门用来讽刺祟洋媚外之人的,说这种人认为“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温哥华的月亮倒不比北京的圆,但是比北京的大。原因不得而知。)
上回说到校长一声令下,雨点儿被调到了Division7,亦即二年级学生所能去的最高的班。孩子还是原来那个孩子,怎么前一个星期还在最低一级,下一个星期就能连升三级呢?校长没有正面解释。校长的电话暗示了这么一层意思:我们分班时考虑的是各班的多元文化组合,如今Division7既然缺了一个中国人,那就再补一个中国人。校长说的是真话吗?只有校长本人知道。
大约一个月以后,有一天我带雨点儿去游泳,遇到另一个带着两个小女孩的母亲。那个母亲看见雨点儿,就拉着我说:“原来你就是Saskia的妈妈呀?我正想找你聊聊呢。”
找我聊什么?
她告诉我:她的大女儿原来和Saskia一起在Division10,后来听说Saskia调到Division7去了,她想问问这是怎么回事?你是怎么办到的?
我反问她:“Division10不好吗?”
她说:“那个老师很没经验。现在卑诗省不是缺老师吗?她刚刚考到教师执照。课堂上手忙脚乱,一点儿作业都不留,更谈不上照顾每个孩子的个别需求。”
我问她本人是不是新移民,她说倒不是新移民,但是刚搬来这个学区。她的大女儿在原来的学区已经上完了一年级,没想到进了这个新学校却被分到一个一二年级混合班。
我毫无保留地把我的经验告诉了她。我说你要直接找校长谈,注意说话要有根据。比如“没有作业”,这就不能算根据。没有任何一个规定说老师应该给学生留作业。但像我给校长写的那封信,说Saskia今年做的题比去年做的还容易,这就是根据。你要找出这样的例子,证明你的孩子在这个班不合适。
她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在学校碰见她,问她转班的事儿有没有结果。她很懊恼地说:“我跟校长谈了,可校长说没有名额。我就把这事儿放下了。后来Division8不知什么时候又空出一个名额。等我知道这个事儿,又让别人捷足先登了。”
唉,我陪着她叹了口气。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孩子上学的事儿都弄得跟买卖股票似的,行情瞬息万变。我只能自我安慰:看来我毕竟没白着急,也没白挨那野蜂的蜇。要不然,Division7空出的那个名额也未必轮得上我。
不过,通过跟这个家长的交谈,我对雨点儿为什么被分到“弱智班”有了大胆的猜想。我猜想出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
第一,Division10的老师素质比较低,此乃校长以及其它老师,甚至其它家长,心里都有数的。所以,被分到Division10的二年级学生,如果不是水平真地比较低的话,那就是新来的不太了解情况的学生。
第二,Division10老师本人也是新来的,不太了解情况的,所以,被分到Division10的二年级学生,如果不是水平真地比较低的话,就是其它班老师都不喜欢,都不想要的。
前一种情况,说白了,就是欺负这些新学生;后一种情况,说白了,就是欺负人家新老师。您想知道我们家雨点儿是哪种情况吗?咱们继续下回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