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我中心的传统

(2006-08-29 10:26:44)

 

    昨天的博文里提到了我姥姥,这让我想起一件有趣的事。

 

    我上大学的时候,一心想写作,但就是不知道该写什么。85年读到〈红高梁〉,我受到很大启发,星期天便回到姥姥家,想从姥姥那里淘故事。

 

    姥姥,您的籍贯是哪儿?

    河北某县。

    您怎么来到北京的?

    嫁过来的。

    怎么嫁过来的?您给我说说细节。

    我姥姥就讲了起来。大意是:她和我姥爷是从小定的亲,后来我姥爷家移居北京。日军侵略华北的时候,乡下很不安定。我姥姥和她妹妹(也就是我昨天提到的姨姥姥)都还没有出阁。我姥姥的爸爸觉得两个大姑娘留在家里不安全,于是就套了一辆车,将她们俩一个送往天津的未婚夫家,一个送往北京的未婚夫家。

    我觉得故事来了。您想啊,烽火硝烟,国仇家恨,乡村公路上的马车,……,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姑娘头一次进城,文化冲击,……

我沉浸在发现的兴奋之中,但是我姥姥一句话就把故事结束了:“所以,我在他们家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因为我是娘家上赶着送过来的。”

    我不甘心只得到一个故事梗概,就启发我姥姥:“路上走了几天?”

    “好像是三天,第一天到天津,第二天到廊坊,第三天到北京。”

    “晚上住在哪儿?”

    “住店。兵荒马乱,住店也不安全。我想起来了,在廊坊没住,连夜上的北京。唉,所以呀,我在他们家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因为我是娘家上赶着送过来的。”

    条条大路通罗马。任凭我多方启发,我姥姥总是三句不到就直奔主题--她一生不幸的根源。顶多,换一换措辞,比如换成:“所以呀,我在他们家一辈子受气。”

 

    所以呀,我的自我中心是有传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