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件事儿:
前天开车出去办事儿,路上听了一个广播节目,叫《彩铃乐翻天》。
我开车很少听广播,一般都是自己想心事,偶尔也听听光盘。
前天,我听到了这么一首彩铃:《等咱孩儿长大了》。内容大概有:“等咱孩儿长大了,大学上俩,上午在美国,下午在巴西;等咱孩儿长大了,工作找俩,上半身打NBA,下半身踢世界杯;……,等咱孩儿有了孩儿,咱孩儿把哈佛搬到中国。大学?爱上不上,咱家就住哈佛,不上也能学。”
乐死我了,没想到彩铃能这么逗。更没想到的是,主持人指出:“这首彩铃是《等咱有了钱》的变体。”说着,主持人就把《等咱有了钱》又播放了一遍:“等咱有了钱,飞机买俩,一个去雅典看奥运会,一个在后面拉着;等咱有了钱,门票买两张,一个用来坐着,一个用来躺着;等咱有了钱,望远镜买俩,一个用来看,一个用来砸;等咱有了钱,手机买俩,一个只接不打,一个只打不接,哎,你可别打错了啊!”
听完这首《等咱有了钱》,在开心之余,我感到震惊:想不到,一首彩铃,都有它的师承关系了。看来,我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接下来,主持人又播放了几首最新的彩铃。对每一部作品,主持人都能指出它借鉴了什么,它转化了什么。给我的感觉是:彩铃文化已经相当地繁荣了,以至句句有典故,首首有来历。有些彩铃,由于对它的典故很不熟悉,以至于我根本领悟不到它的妙趣所在。
第二件事儿:
有个多年不见的朋友从美国回来,我于是琢磨在哪儿请她吃饭。
我家里经常有些不知来自哪种渠道的赠送杂志,都是装帧精美的,以吃喝玩乐为主题的。平时我很少看这些杂志,第一,我和JJ都倡导简朴生活。不过说实话,主要还是JJ倡导,我跟在后面瞎附和。我其实属于贼心不死的那种,之所以没付诸实践,主要还是因为第二,我没时间去玩乐。
于是,那些精美厚重的杂志平时大多被用于给小孩子折玩具。眼下,为了解餐饮时尚,我翻出存货,急用先学。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原来我们的人民已经过上了如此腐化的生活!
一直以为自己是普通人,怎么一不留神就脱离了群众,搞起了特殊化呢?
而且还是从精神到物质,全方位地孤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