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纳-王芫
安纳-王芫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082
  • 关注人气:27,0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在谈北大清华会否沦为二流,为时尚早

(2006-07-24 10:02:02)

 

早晨上网,得知今年北京高考的文理状元双双选择了港科大。

此前有消息说:她们二人经过选择比较,最终还是选择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当时我就想:果如是,北大必是采取了措施,比如暗中向她们发放奖学金什么的。(据说港科大的最高奖学金是全额学费加每年五万五千元的生活费。四年下来,奖学金总额大约相当于五十万港元)。

现在这个消息两位状元上了港科大,不知是否是她们的最终选择?我个人以为:是最终选择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是因为,她们二位想学的专业是企业管理。企业管理这一块儿,无论是教学质量、院系声望,还是与国际接轨的程度,都应该是港科大更强。你越说香港是文化沙漠,我便越相信在香港讲授企业管理的教授不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便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正因为它没有文化,它没有传统,所以它才有可能从西方取得真经。同样的道理,如果它想开设一门“计划经济”课,它也肯定会上咱北大来请访问学者。

如果,如果那位文状元想学的是中文,事情就还有讨论的余地。北大中文系的地位,香港(的)大学恐怕一时还难以撼动。在那种情况下,选择高额奖学金,就仅仅是选了一个“利”字而已。可惜,现在讨论的是企业管理,“鱼”也在港科大那儿,“熊掌”也在港科大那儿。更可惜的是,如今的状元压根儿就不会上中文系。所以,咱们的讨论可以画上句号了。(想当年,据说北大中文系83级录取了9个文状元。现在谈北大清华会否沦为二流,为时尚早

 

我是北大毕业的,爱之深,恨之切,对任何能在北大的庞大肉身上叮咬一口的“牛虻”都持鼓与呼的态度。这些年来,北大抱残守缺,急功近利,令我十分失望。可是,这件事儿深想一下,我又觉得它对北大能产生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不就是两个状元吗?你再状元,你也是学生。而北大,它从根儿上起,就不是为学生而办的,所以,北大不会在意两个状元的流失。

再再深想一下,觉得这件事儿不仅不会对北大有所促进,反而会对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起到助纣为虐的作用。你想啊,港科大录取的可是高考中产生的状元啊!在对高考状元获得的高额奖学金产生羡慕之余,广大考生及家长势必会更紧密地围绕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之下。

也就是说,香港(的)大学在内地的招生方式,并没有给内地学生带来新的希望、新的成材模式。它对内地教改的意义,还不如“新概念作文比赛”来得大。凭借“新概念作文”,好歹还有几个另类从一潭死水的语文围城里杀将出来呢!

 

所以,我们也不必对香港(的)大学抱太大的希望。从他们的招生方式来看,他们在“急功近利”方面与北大难分上下,尽管,他们也许不如北大那么“抱残守缺”。

当然,他们也许有不得已的苦衷。毕竟,有些事,不是你想做就能做成的。

什么时候,香港(的)大学能在内地自主招生,不再以高考成绩论英雄了,香港(的)大学的特色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到那时,再谈论北大、清华会否沦为二流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