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成见到了漂亮阿姨

(2006-05-12 10:10:23)

去年底,我在网上开博不到二个月,有一天,一个叫“想念王芫”的人在我的博客上留了言。看到这个ID我心情十分激动,前些天刚发现网上有一位“我爱乌玛瑟曼“,今天就出现了“想念王芫”,好兆头!

顺着链接爬过去,想看看“想念王芫”究竟有些什么言论,结果却发现那家伙的主页上什么内容都没有。显然,这是专门为给我留言起的ID。这是谁呢?正纳闷间,“想念王芫”又留言了:“我都起了这么肉麻的网名了,你还不快给我回话!”

赶紧去查邮箱,果然有一封信等着我。不过她不肯透露她的姓名。在她的多方提示下,我还是轻而易举地就猜到了她的身份。我怎么能忘记她呢?她本人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但问题在于:我忘了她的名字。

我特别不好意思地给她回信:“对不起我一下子想不起你的名字,但是我知道你是谁。你高考那年,政治试卷上有道填空题:谁为中国摘取了第一块奥运金牌?你填的是:周海平。周海平是你姐的男朋友。你瞧,我连八竿子打不着的周海平都能记得,可就是不记得你叫什么了。”

她很快就回了信:“猜对了,就是我。我姐跟周海平早就分手了。至于我的名字,你老人家努力吧!”

此后的整整一天我都在努力回忆她到底叫什么。我这人有个毛病,记什么都记不准确,只能记个大概。比如名人名言,我通常都是只能记住其精神,却记不住具体的措辞。我曾在《托尔斯泰传》中读到,托尔斯泰年轻时曾经给自己定下一个准则“凡是我忘记了的,决不去查书,而要尽力把它回忆起来。”托翁这样做是为了磨练自己的头脑。我向托翁学习,决不去查书,却是为了偷懒。我的文章中充斥着这样的现象:在引用某名人的名言时,我一般要加个括号,括号内注明:此乃大意,原话记不确切了。

那一天,我的这位闺蜜、发小,她的大意,她的精神,洋溢在我的面前,充塞着我的视听。只是她的名字,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她的精神,便是这个“许海峰/周海平”事件所能概括的。她是一个顽皮的孩子,非常聪明但不用功。说起怪话来一套一套的,充满了原创。她比我小两岁,在天津上高中期间,我在上学的路上认识了她。那时我们都住在天津近郊的一个居民区里,从那里去市中心上学只有一条公车线。我们认识时的具体情景是怎样的呢?大前天,她告诉我说:是因为让座。嘻嘻,真的是因为让座而不是因为抢座?成成见到了漂亮阿姨

我那时经常去她家玩。也是大前天,她告诉我:我是当年唯一一个能经常出入她家的人。原因是:她妈妈对她管束极严,坏孩子她妈不让进,而好孩子一般不串门。

这就是她的说话风格。她夸我是好孩子,但她的上下文却表明:我这个好孩子的身份十分可疑。“嘿嘿,照你这逻辑,我能算好孩子?”我不自信地问。

“没错,我妈认为你是好孩子。”

嗯,不仅是坏孩子,而且还是极具欺骗性的坏孩子。成成见到了漂亮阿姨

这就是她,这就是她的大意和她的精神。二十年没见,她顽强地彻底地将自己的风格保持了下来。

话说回来,在她以“想念王芫”登录新浪之后的那一天,整个上午我都在冥思苦想:到底她叫什么?托翁的话似乎在暗示:一个人是有可能靠意志和努力拯救记忆的。以前,我从不相信这一点。每次考试时,我总是先把纯记忆性的题目做掉:会的就答,不会的就空着,然后集中精力对付简答题和论述题。我认为:不值得在那些压根儿就不会的题目上花费时间。《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如果不会,就不要盯着那个空白瞎想。

而在那一天,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的武断:所谓不会,其实有两种可能:不知道和不记得。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知道和不记得之间的边界是十分模糊的。我们把不记得混同于不知道,往往是因为不自信。

至于她的名字,肯定是不记得,绝非不知道。这一点我非常自信。于是,通过与日渐钝化的大脑作坚持不懈的斗争,至午饭时分我想起了她的名字,至晚饭时分我终于想起了她的姓!

就这样,我们俩重新接上了头,一直到大前天,我才得到机会瞻仰她本人的风采。二十年不见,她变得比我印象中的她更加漂亮。嗬嗬,女大十八变嘛。至于她有多么漂亮,请看成成的笑脸:

成成见到了漂亮阿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对得离谱
后一篇:神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