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凡所经过,必有痕迹

(2006-05-08 11:11:01)

 “五一”长假前,琼美眉带着一双儿女到北京来旅游。我和她已经有将近十年不曾见面。琼在电话中问:你家在哪儿?我就告诉她:什么区什么路多少门多少号。

琼说:“等会儿,我得拿个笔记一下。”然后边记边解释:“现在记性不行了,老了。”

我笑说:“这就对了,服老是一种美德。”

说完,觉得自己还挺有创造性,谈笑间居然发明了一种美德。

 

见面前我认真地想了好久:到底我们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发生在什么时候?见到琼美眉后我告诉她:“我想起来了,咱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97年。”

琼说:“不对,是94年。”

“不可能吧?96年你去了法国,我记得你从法国回来后咱俩还见过一面。”

“没有,自从我第一次去法国,咱俩就再也没见过。”

“可我就是有一个印象,非常鲜明的印象:我曾见过从法国旅行后回来的你。”

“是这样的:我从法国回来后,咱俩曾经通过一个电话,很长的电话。”

她这么一提醒,我真地记起来了:确实是打过一个长电话,也许两个小时也许三个小时。大概是那个电话太放松了,所以使我产生了错觉,以至多年后一想起琼,眼前总晃动着一个97年的她。

服老吧,服老是一种美德。

聊着聊着,琼美眉忽然说:“你在那次电话中曾经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至今记得。你说:琼啊,把精力放在爱情上,能不能有收获很难说;倒不如把精力放到事业上,你一定会有收获。事业是有逻辑的,爱情是无逻辑的。”

“这,这,这是我说的?”我的脸红一阵白一阵。虽然这话有一定的真理性,但却太现实,太功利,甚至有点儿庸俗。我不大想认领它。

“肯定是你说的。”

“不像我说的话呀。”

“肯定是你说的,我不会记错。我都记了这么多年了。”

 

发生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去年,我找到了一个失散二十年的闺蜜。第一次网聊她就告诉我:当年我曾经指导过她如何恋爱,并且,她就是因为听从了我的劝告才和初恋男友分手的。

“怎么可能呢?”我坚决不认账。我会干这种缺德事儿?

“就是你说的。”她一口咬定,“那时高考刚刚结束,我们正在填报志愿。那个男孩儿报的全是天津的大学。你说:‘连天津都舍不得离开,这种人没出息,跟他吹了’。”

我无言以对。嗯,这种话倒真像是我说的。

 

我坚信:凡经过我的大脑产生的思想,必会或多或少留下痕迹,哪怕我后来严重地否定了自己。但是,琼美眉引用的这句话真真真不像我之所想,我之所言。实际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当年我正在看一本什么书,书上有这么一句话,让我觉得新鲜;或者那几天我正好也苦恼,听了别人对我的劝告,觉得这话新鲜。总之,我最多是个“二传”。

问题是:这粒球到底是谁发的呢?

服老吧,服老是一种美德。

 

忽然又警觉了一下:“服老是一种美德”,这句话真是我发明的吗?怎么好像前些天在网上看到过似的。

嗯,不管怎么说,拥有这种美德应该不算侵权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晚节不保
后一篇:对得离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