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德纲:我们还有救!

(2006-02-24 13:29:28)

    郭德纲最近火得厉害,实在出乎我的意料。我在《春晚、郭德纲与博客》中评价说:“郭德纲的相声比今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的水平要高出一大截,但与侯宝林、马三立那一代宗师的水平还差着一小截”。但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他与侯宝林、马三立那一代宗师的水平也还差着一大截。他正在奔向大师的过程中,尽管他目前还不是大师。”幸亏我没有这样说。假如我把后一句话说出来,说不定就会招来板砖。火成这样的人,即使他本人不失去理智,他的粉丝们也会多少失去些冷静。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既然他火得超出了我的预料,我就得努力把这个现象解释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预测水平逐步提高。那么,郭德纲到底好在哪儿呢?或者说,郭德纲到底因为什么打动了我们、吸引了我们呢?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说郭德纲好就好在他把听众当成了客户。我觉得这分析很有道理。我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支持这个观点。这例子也是从网上看来的,说的是有一次郭德纲举办相声晚会,从晚上七点一直说到凌晨一点多,说得连地铁都没有了,可是听众们还是舍不得散去。郭德纲也很动情,站在舞台上对大家说:“只要你们爱听,我就继续站这儿说。”

    如果我在现场,我肯定也会被感动得不行。你怎么解释我的感动呢?普通的文艺演出到晚上十点基本就结束了,郭德纲竟然把演出时间翻了一番。所以,从客户的角度来说,仅仅是让我的票价物超所值这一点,就足够我高兴的。

    但是显然,观众们喜欢他不仅仅是因为“值回票价”。对价格与价值的判断是属于理性范畴的事。粉丝对偶像的爱,永远要大于理性。

    我以为:就在郭德纲舍不得观众,舍不得离开舞台的那一瞬,观众们看到了一个性情中人,看到了一个从自己的事业中找到了乐趣,找到了自我的人。在娱乐听众服务听众的同时,他自己也获得了享受,乐此而不疲。而这后一点,才是在消费社会中难得一见的。

    现如今,消费社会的道德准则早已经深入人心。人人都是消费者,同时人人都是服务生,身份的转换视场合而定。在自己是消费者的场合,我们理所当然地要求服务生对我们笑脸相迎;在自己是服务生的场合,我们对于顾客的无理要求也得忍气吞声。消费么,花钱么,顾客就是上帝,没有金钱万万不能。于是,金钱成了真理。当我们去消费的时候,我们手握“真理“,踌躇满志;当我们被消费的时候,“真理”把我们磨得不敢有一点儿脾气。

    于是,我们恨自己。只要我们处在消费关系中,无论“真理”在不在自己的手里,我们都恨自己。区别仅仅是:有时恨得明确,有时恨得隐约。

    通过传媒,我们常常听到明星们如此这般地表白:讨厌无处不在的狗仔队,认为自己失去了私人空间。做人难,做明星更难。等等等等。在反感他们得了便宜还卖乖之余,我们内心深处多少认为他们说的是真话;从他们的两难处境中,我们多少获得了些平衡:瞧,这就是出名的代价。我们相信什么都有代价,因为,这是一个消费的社会。

    在消费社会中,我们还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吗?答案是:能,请看郭德纲。

    像郭德纲那样,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让这份事业正与自己的天性相契合,让天性的燧石与事业互相撞击,绽放出绚丽的火花,让这星星之火借着消费社会的东风形成燎原之势。这,是一件多么美好,多么符合人性的事啊!

    说实在的,郭德纲的相声毛病还很多。但是,他那副眉飞色舞,怡然自得的神态实在是太难得了,实在是闪耀着人性之光。我们这些普通人,热爱郭德纲,就是因为我们对于人性的鉴别能力还没有完全泯灭呀!

    我们还有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无我的世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