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案了!

(2006-01-03 09:58:04)

前文《心魔》说到:去年1226日,雨点儿的耳朵下方肿起了一个大疙瘩,直径约有6厘米。先打电话回北京问业余大夫JJJJ说是腮腺炎。后开车去诊所咨询专业大夫,大夫没下任何判断,只是开了一瓶抗生素,并嘱继续观察。回到家后,我双管齐下:一边给雨点儿吃专业大夫开的抗生素,一边遵业余大夫的医嘱,让她多吃水果多喝水。第二天,肿块轻微缩小;第三天,肿块继续缩小,……,到了1230日,肿包已经消失大半。

眼瞅着肿包就要消失了,我们开始议论:到底是不是腮腺炎呢?

弄清病因很重要。因为如果是腮腺炎,我们就不能出门,不能往大街上散播病毒。

这是一个公德问题。在此地,如果孩子有咳嗽、打喷嚏等症状,老师一般都会劝其在家休息;若是发烧了,那更是绝对不能上学。这既是对患儿本人负责,也是对全班孩子的身体健康负责。记得我在中国上学的时候,还曾因为“带病坚持上课”而受到过表扬。现在想想,这是多么荒唐。即使是非传染病,“带病坚持上课”也是值得商榷的行为;若是流行性传染病,那就已经不是商榷与否的问题了,而是应该坚决劝阻之。

我爸认为不是腮腺炎,理由是:腮腺炎的肿块是透明发亮的,而雨点儿的肿块并不透明。

我妈也说不是腮腺炎,理由是:腮腺炎通常得十几天才能痊愈,哪能只用三四天肿块就消失大半?

但业余大夫JJ坚持说是腮腺炎。他的理由是:若不是腮腺炎,那就是无名肿块。无名肿块岂不更危险?“你究竟想让孩子得腮腺炎呢,还是想让孩子得无名肿块?”他给了我一道选择题。

“嗯,我想,我还是选腮腺炎好了。”

 

虽然选了腮腺炎,但我还是有两个疑问。

第一,   雨点儿在国内打过“麻风腮”疫苗的,怎么还会得腮腺炎呢?

第二,   腮腺炎的病程不是长达十几天吗,怎么雨点儿三四天就好了呢?

对这两个问题,JJ早有准备。他说:第一,疫苗是假的;第二,咱雨点儿身体好,抗病能力强呗。

 

既然得了腮腺炎,那就不能到处遛达了,雨点儿在家里憋得嗷嗷叫。与此同时,她的同学,一个叫伊玮的男孩儿,也在家里憋得嗷嗷叫。对于初到此地的移民学生及其家长来说,假期是一个残酷的考验。在中国的时候,大院里有的是孩子,一出家门就能找到玩伴。在这里,你能在方圆十里之内找到一个玩伴,那就叫幸运了。放假前,伊玮妈妈就跟我讲:希望伊玮能经常和雨点儿在一起玩玩儿。我说没问题。谁想到,刚一放假,雨点儿就“疑似”腮腺炎了。

伊玮频频给雨点儿打电话,两个小人儿在电话里长吁短叹。

伊玮妈妈说:他们也试着带伊玮去跟别的孩子玩过两次。但是伊玮太皮,动不动就欺负人家。人家倒是没说什么,伊玮妈妈自己挺过意不去。想来想去还是得找雨点儿。“就跟你们雨点儿在一起合适”,伊玮妈妈说:“即使真打起来,我们伊玮也不会太吃亏。”

1231日,伊玮妈妈再次来电话,我如实把病情叙述一遍:包括洋大夫的诊断、土大夫的诊断,以及肿块几乎已经摸不到的现状。最后,我说:“我们也想找你们玩儿,就是因为她爸这个腮腺炎的结论,我们不敢去。”

“没关系,我们不在意。”伊玮妈妈大义凛然地说。

于是,第二天,11日,两家人就一起去了奥克兰动物园。多亏是奥克兰动物园,地势开阔,游人稀少。若像北京动物园那样游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想凑近了看猴一眼都得奋力拔开众人我绝对不会带雨点儿去散播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病毒。

 

昨天下午,在网上遇到了一位朋友。朋友问:“雨点儿的病好了吗?”我说:“好了,只是不清楚到底是不是腮腺炎?”

朋友分析说:“估计是吃糖吃多了导致的疖肿。人吃太多糖,体内血糖就会升高,从而导致综合免疫力降低。为什么糖尿病人容易合并感染呢?就是这个道理。”

我感到十分有理,遂离开电脑跑到客厅,向全家宣布这个理论。

姥爷说:“没错,肯定是这么回事。圣诞节那天不是有一块像脸盘儿那么大的糖吗?我给她剁成了两半儿吃。她拿起一半儿一口吞下去,那糖就卡在了她嘴里,肯定是那会儿把腮帮子划破了。”

我对雨点儿摇头叹道:“瞧瞧,瞧瞧,急什么呀?破了不就容易感染吗?”说到这儿,想起另外一个博友的留言提到:刷牙不干净也是一个原因,于是接着数落道:“再加上你刷牙一向不认真,腮帮子又破了,这不就正好感染了吗?”

姥姥补充揭发说:“她呀,圣诞节晚上她压根儿就没刷牙!”

什么?连牙都没刷?得,条件齐备,此案已经被完全侦破!

 

虽然“奥克兰支队”把案子破了,但还得报“北京总局”批准。我打电话向JJ通报。JJ说:“我个人仍然认为是腮腺炎,但既然你们都认为是疖肿,考虑到安全团结的大局,我宣布:同意按疖肿结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怀念一个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