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撒斯基亚,撒斯基亚!(一)

(2005-12-10 10:20:23)
分类: 教女录

上回说到:雨点儿入学的时候,第三个学期只剩下了三周。(此地每学年分为四个学期,每个学期十周。每学期之间有二周的短假期,每学年之间有六周多的长假期)。也就是说,她刚刚上了三周课,学校就放假了。我为了让她巩固所学英语,特地给她报了一个假期托管班(Holiday Programme)

假期托管班一共有近五十个孩子,来自各个学校。我问雨点儿:“里面有你的熟人吗?”她说“没有”。等到小学再次开学之后,雨点儿告诉我:她在小学里也有熟人了,是假期托管班里的同学,叫撒斯基亚。

又过了两天,雨点儿闷闷不乐地对我说:“撒斯基亚不想做我的朋友。”我问:“你怎么知道她不想做你的朋友?”她说:“我想跟她一起玩儿,可是她不理我。”我说:“那就算了呗,你不是已经有了伊玮做朋友吗?”(伊玮是个上海男孩儿)。

“那不行,我还得有个女朋友啊。”

“普提他不就是你的女朋友吗?”(普提他是个泰国女孩儿)。

“普提他也不跟我好了。”

“为什么呀?”

“她嫌我老把她的名字说错。”

“她不是叫普提他吗?”

“她有时候说她叫普滴达,有时候说她叫普滴他,还有时候说她叫普提他,我也搞不懂怎么回事儿。”

“这种人,干脆就别理她了,要不你就直接管她叫事儿妈。”

她“嘿嘿”地笑了。

 

又过了几天,放学回家的路上,雨点儿兴奋地对我说:“我有主意了。明天我把我的小钱罐带到学校去。我问撒斯基亚愿意不愿意做我的朋友,要是她愿意做我的朋友,我就把我的钱全给她。”

一进家门她就开始数那一堆硬币,叮叮当当数了好几遍才数清楚,一共12块。

我内心有点儿震惊。第一,我没想到她始终没放下要撒斯基亚做朋友的念头;第二,我没想到她这么看重金钱的力量。

雨点儿的钱是我给她的。我每星期都给她三块钱,让她自己来决定怎么花。起因是我们每次去超市买东西,她见了喜欢的东西就要买,但是买了之后又往往随手扔在一边,并不珍惜。我在曼昆的《经济学》里看到这么一句话,大意是:“经济学存在的前提在于资源是有限的。”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无论是金钱,还是时间,这些资源比起我们的愿望来,都是有限的。我不想让雨点儿从小就觉得自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于是就想出了这么个主意。看到雨点儿经常处在到底是买糖还是买头花的矛盾之中,我就暗自得意,觉得自己教女有方。

但是我万万没想到,她会把钱看得这么重。当然,我并不是说她这是要用钱去收买别人。她只是想讨好别人,讨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送给对方。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她怎么会把金钱看得这么重呢?这样的结果可不是我想要的啊!我以为小孩子不能没有对金钱的忧虑,那样的话,长大以后就会对自己不负责任;可是也不能从小就对金钱念念不忘,否则,长大以后就会成为一个小气、萎琐的人。

总之,我觉得我在金钱教育上又犯了一个错误,但我一时也没想好怎么去纠正这个错误,于是就假装没听见她的话,然后趁她不注意,把她的小钱罐收起来了。我想:最起码也别让她去学校丢人现眼啊。此地关于中国人有一些极端的看法,一方面觉得中国贫穷落后,另一方面又觉得中国净是暴发户。你一个小孩子家家的,无缘无故跑去塞给同学一把硬币,还要强求人家做你的朋友,这不明摆着是来自缺乏教养的家庭吗?

她睡了一觉,就把这事儿忘了。第二天她一回家就找小钱罐,找不到就大发脾气。我问她:“怎么了?”她说:“找不到小钱罐明天我就不上学了。” 我只好正面跟她说:“我觉得你这种方式不好,用这样的方法交来的朋友不可能是真正的朋友。”

她一跺脚,说:“唉,早知道你这样说,干脆我就不告诉你了。”我哑口无言,受惊不小。

这时我妈又出来劝她:“咱上学是为了什么呀?不是为了学知识吗?撒斯基亚做不做你的朋友,跟上学有什么关系呀?”

她说:“她不做我的朋友,我就不快乐。不快乐,我就不上学。”

她这么简洁地概括她的愿望,倒真让我开眼。我陡然意识到自己以前的教育方针存在重大失误。以前只重视智力方面的培养,现在才发现对孩子来说,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才更重要,更决定孩子是否快乐,因为人归根到底是社会动物啊!

我脑筋一转,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你想跟撒斯基亚做朋友,还想送给她钱,这么复杂的一件事儿,你能用英语说清吗?

这个问题看来是提到了点子上,她低下头想了想,然后说:“你去给我说。”

我说:“那我得考虑考虑。”

其实我已经想好了:这次我帮她。

我这么决定有两个原因:第一,我意识到简单地制止肯定是不管用的,而且还存在她跟我离心离德的危险,就像她刚才表达的那样:老是批评、制止,以后人家干脆就不跟你说了。第二,我判断撒斯基亚未必是不愿意跟她作朋友,之所以让雨点儿产生这个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雨点儿自己没跟人家说清楚。你没把自己的愿望说清,人家当然不可能专程跑来找你玩儿。(撒斯基亚在17班,雨点儿在9班)。

 

第二天早晨我告诉雨点儿:今天你尽管正常上学,中午我到学校去看你,顺便找那个撒斯基亚,我告诉她你想成为她的朋友,好不好?

雨点儿说:“好”。我说:但是咱们不使用给她钱这个方法,你看行不行?她说:“行”。

中午我到学校的时候,孩子们吃完午饭正在午休。我问雨点儿:“撒斯基亚在哪儿呢?”雨点儿就把我领到17班门前,撒斯基亚正和另外一个女孩子坐在教室门口的长凳上聊天。

这是一个白人小姑娘,文文静静,看起来有点儿内向。我对她印象很好,就按既定方针说:“我是雨点儿的妈妈,雨点儿说她很喜欢你,想跟你作朋友,可是她不会用英语来表达,她让我来跟你说。你愿意作她的朋友吗?”撒斯基亚听了这些话,显得有点儿莫明其妙。这种莫名其妙的表情,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早就猜到:人家并不是排斥她,只是根本就不知道她的想法罢了。眼下,撒斯基亚看了看雨点儿,然后又看了看我,最后点了点头,说:“行。”

雨点儿兴高采烈地留在了17班门口,我也如释重负地离开了学校。

此后的两天,我经常向雨点儿表功:“怎么样?妈妈支持你吧?你以后有什么困难都一定要跟妈妈说啊,妈妈会想办法帮你解决。以后在学校再有什么事儿,不许不告诉妈妈啊。”

雨点儿也美滋滋的,满口答应了我的要求。但是过了两天,她又闷闷不乐了:“撒斯基亚又不理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