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黑马莎士比亚文化劳伦斯黑马翻译 |
分类: 散文/诗歌 |
今年是世界戏剧大家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年份,应该说是莎士比亚的大年,我们应该好好纪念他,特别是我们这些英语专业出身的人更应该感恩他,因为我们从开始学英国文学的启蒙教材里就有莎士比亚的戏剧和诗歌,可以说是沐浴着莎士比亚的阳光雨露成长起来的。所以,只要有机会到英国,去他的故乡朝觐就是我们的专题旅游。
一座处处是风景的小镇
黑马
英国中部有三大名作家故居,两个在中东部的诺丁汉,劳伦斯故乡伊斯特伍德镇和拜伦故居新斯戴德修道院,第三个在中西部,是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福德小镇。我在诺丁汉安顿下来后才发现莎士比亚故乡竟然离诺丁汉很近,英国的公交系统便宜又方便,随时坐火车和大巴都可以去,而且可以早去晚归。我以为这种旅游热点的车票一定很难订,就提前许多天去旅行社订,但人家告诉我不用那么早订,随时都可以。
我从诺丁汉出发,要在伯明翰转火车,心想估计上了车得站着,而且是如同坐地铁一样人挤人。可没想到上了车车厢还是空空荡荡,乘客很少。当地人告诉我英国的火车只有上下班时间和周末乘客多,很多人住在一地,在另一地工作,每天往返,而稍远点的,就在工作地租个房间住,周末回家。我在诺丁汉的那栋楼里就有一位南安普敦的中国学者租了我们楼下一间,每周住四天,周五回家,周一早晨回来上班。所以英国的火车多用作上班通勤车,上班时间外很空。而去莎士比亚故居的外国游客都是坐专门的旅行社的车,英国本国人去则会开车去,只有我们这类外国学生学者才坐火车或公共巴士旅行,看来我们是最绿色出行的人了。
在那座简朴而雅致的小火车站下了车,没有我想象中的人山人海和车水马龙。那就是个乡村小站,也没人检票,大家都是自觉买票上车。四周除了漂亮的小门小户住家和小店铺,就是美丽的田野乡村。不用坐车,就跟着人们往城里走,不远就是我们要瞻仰的莎士比亚故居小镇斯特拉福德,事实上这火车站就是小镇的一部分。英国的小镇都是有机地镶嵌在田野中的,站在小镇高处都能看到农田,没有我们熟悉的那种肮脏丑陋的城乡结合部,很多人家的前门是热闹的商业街,房后就是农田,后院就连着田野。
斯特拉福德城真是有福之城,由于多年的保护性开发建设,仍一派都铎时期风貌,时光在这里几乎停顿了500多年。要知道镇上的小学校就在一排几百年历史的老石木结构的房子里。除了几处新房子,这座美丽的小镇子里真的没有一点现代气息,黑草顶的老房子随处可见。莎士比亚出生的房子、其女儿女婿和孙女孙女婿的住宅得到了完整的保护,他母亲和妻子的家也得到了保护,唯一可惜的是莎翁从伦敦剧团告老还乡后居住的房子早早拆除了,只留得花园里半堵墙基供人们瞻仰。
若论气派和富贵,谁的故乡也比不得这座小镇。镇外清澈的爱冯河畔伫立着高大的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其规模之庞大,似乎令那娇小的镇子和纤细的爱冯河难以承受,这是我感觉唯一有点不和谐的景物。但这座小镇是将文化和商业结合得最为成熟的地方,那些满街的铺子和餐馆一点也不令人觉得与古色古香的镇子不和谐,估计是那些建筑比较讲究的缘故,很多铺子本身就是古老的文物,而不是拙劣的仿制品。这座镇子本身就是文物。
这里是购买英国文学名著的天堂。所有的古典名著包括全套的莎士比亚戏剧集,每本价格一律1英镑!
这座世界最著名的小镇里,除了与莎士比亚有关的地方显得热闹以外,更多的地方还是原住民的栖息地。离开热闹的镇中心,我喜欢到普通居民区里走走,反倒引得居民们看我,因为游人一般不会来居民区逛。这里没什么风景,但有居家过日子的氛围。百姓们住在排屋里,也就是我们说的town house,家家敞着门出出进进忙碌着做家务,晒衣服,修理车子,坐院子里喝茶聊天,似乎与莎士比亚什么关系都没有,与游客也没关系。有的房子就在爱冯河边,按说是住在风景区了,路的一边是风景区,另一边是他们的住家院子,两者截然分开,又互相映衬,他们过的就是这样普通而美丽的日子,风景区和他们的住家都是风景,甚至连那里的居民也成了风景呢。
比较这三个距离不远的作家故居和故乡的境遇,真让人感慨万分。劳伦斯是穷工人的儿子,他的故乡小镇完全是19世纪朴素的普通人聚集地的模样,拜伦是口衔银匙而生的贵族,他的故居堂皇大气,而莎士比亚则是小镇上大商人的儿子,日后其家族和姻亲联手成了小镇首富,他的故乡小镇则是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地,雅致,有品位,甚至有点像童话小镇,但这里实实在在生活着现实中的人,他们没有因为故乡成了文物而被“拆迁”,他们一直和莎士比亚在一起,确实令人艳羡。
夕阳西下时分,小镇染得一片金灿灿的,更像童话仙境,我的一日游也结束了,走几步到了火车站,坐上空空荡荡的火车,在金黄色夕阳辉映下的绿色田野中穿梭,感觉是坐着玩具火车离开了斯特拉福德,谁能想到这个莎士比亚故乡游竟然花费这么低廉,交通这么宽松,没有喧嚣拥挤,平常到如同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看亲戚那么从容轻松,可我去的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小镇。(今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