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劳陇翻译理论文集》目录及作者生平

(2014-09-19 17:12:13)
标签:

文化

教育

历史

分类: 想当年

   劳陇教授的《翻译理论文集》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他多年研究的心血之结晶。先摘发他的生平简历,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其人其事。后面是本书的目录。

此书可在网店购买到。

《劳陇翻译理论文集》目录及作者生平

劳陇先生生平

  劳陇(19122006)系许景渊笔名,生前为河北大学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许景渊先生191211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是一个电报局职员的独子。19岁考进海关学院,23岁毕业,翌年娶无锡世家钱孙卿之长女钱钟元为妻。毕业后一直在旧海关工作近15年,历任各关及上海总税务司的税务员、帮办及代理副税务司等职务。

   1949年解放初,曾在上海海关军代表办公室工作。海关总署成立,作为民主人士被留用,担任总署人事处唯一的非党员科长(行政14级)。1950年派往华北革大学习。毕业回海关总署。

   1951195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外贸系学习毕业。1954年海关总署改为海关管理局,被调往外贸部仪器进口总公司担任电讯处的科长。因调任降低了职位,产生不满情绪,在1957年整风运动中,写了“搞宗派主义,歧视非党人员”的大字报,因此被划为“右派分子”。划为“右派”之后,行政上降了四级,又派往山西洪洞的农村去劳动锻炼。第二年初爱人钱钟元在北京猝然去世。她原来患有心脏病,在反右运动中她钱氏一门中老父、弟弟和爱人都划为右派,精神上受打击太重,心力不支,一夕之间突然心力衰竭而逝世。他回北京埋葬了妻子,将12岁的女儿和76岁瘫痪的老母交托给亲戚照看,重回山西洪洞继续劳动锻炼。1958年秋天,山洪暴发,冲毁了半个村庄,他冒险抢堵洪水,被激流冲卷,离悬崖瀑布只有二三丈生命悬于一线,幸得农民弟兄三人,跳入激流,将他抢救,死里逃生,他对农民弟兄的再生之德,永矢不忘。

     1961年脱掉右派帽子以后,被派在山西晋南专区物资局担任仓库保管员,看管一个价值数百万元的机电仓库。在对保管工作完全外行背景下,悉心钻研业务,改革了仓储设计,使库存面积增加一倍,成为晋南地区的样板,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省物资局通报全省表扬。

      1964年根据专业归队的政策,调到北京国际关系学院任英语教员。但被认为发音不好,不能担任教员,而派去管理图书资料。

    1966年文  大革命开始后,因为在旧海关和外国人工作上有些联系,被诬为潜伏特务分子,受“逼供信” 昼夜不停,心情异常焦急,神经紧张,一夜之间双耳俱聋。文革中学院解散,1970年集中到河北饶阳干校劳动,1974年他被分配到河北大学外文系工作。

      1979年错划右派的问题被平反,恢复了政治地位和职级待遇。身残志坚,耳朵聋了就致力于翻译及翻译学理论研究,不仅登上讲台正式授课,除了本科及专修班四个班的翻译课外,还兼河北大学外文系研究生导师,承担联合国文件翻译。1982年被评为副教授。国际关系学院重组后,调回学院英语系任教,1987年被评为教授。1988年被北京师范大学聘任为兼职教授,指导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的翻译理论研究。除致力于翻译实践工作外,以劳陇(老聋)笔名,在全国性的外语和翻译杂志上,发表了关于翻译理论的科研文章三十余篇(见本论文集),翻译出版书籍8部:《七大洲风云四十年》(CL.苏兹贝格著)、 《美国总统列传》(大卫·C.惠特尼著)、 《四海之内——东方和西方的对话》(李约瑟著)、《劳伦斯传》(R.奥尔丁顿著)、 《三怪客泛舟记》(JK.杰罗姆著)、 《朱门》(林语堂著)、 《神的面具、东方神话》(J.坎贝尔著)、《走出危机》(E.戴明著)。

   1992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对高等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级知识分子,并发给政府特殊津贴。鉴于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的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其个人简介及业绩已刊登在多部国家级大型辞书上(还被美国传记研究会ABI评选收录),受到了社会新闻媒介机构的宣传和报道。

   晚年的他更是以90余岁高龄,不顾日渐衰弱的残痛身躯,深入探讨了翻译理论问题。其研究结晶:“翻译到底是科学?艺术?还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一文除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还被《共和国改革文集》等多部大型文献收录,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 

        200637日早6时,许景渊先生因病逝世,终年93岁。        

目录

No ContextNo Text

——翻译札记之一001

如何改革英语音标

——从音标发展的过程探索改革的途经010

“选词”与“琢句”022

也谈英汉翻译中“准确”和“通顺”的辩证关系029

诗的翻译037

SOME REACTION ON REACTIONS

——On the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045

“形合”与“意合”

——英译汉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050

英语定语从句译法新探057

“雅”义新释063

怎样发挥译文的语言优势069

望文生义

——试谈深层结构分析与翻译076

译诗象诗

——读郭老遗作《英诗译稿》085

英汉翻译中“意合”句法的运用

——消除“翻译腔”的一个重要手段093

译诗要象中国诗?象西洋诗?

——与楚至大同志商榷099

介绍金隄、奈达合著《论翻译》110

读《奈达论翻译》115

从奈达翻译理论的发展谈直译和意译问题122

翻译理论的基本问题

——形式的信与内容的信129

“殊途同归”

——试论严复、奈达和纽马克翻译理论的一致性137

翻译教学的出路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43

翻译与对外宣传153

我看英诗翻译中的“以顿代步”问题156

戴明的14点与日本企业经济的腾飞

——评介《走出危机》160

再论“直译”与“意译”

——对奈达和纽马克翻译理论的一点商榷164

试论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探索途径

——兼评《中国现代翻译理论的任务》文176

关于“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句的翻译190

诗歌的格律可以翻译吗?193

丢掉幻想联系实践

———揭破“翻译()学”的迷梦200

意译论

——学习梁启超先生翻译理论的一点体会208

什么是翻译学(translatology)?翻译科学(science of translating)?

——对翻译理论研究“沉寂期”的思考220

劳陇先生给本刊主编的信227

“翻译活动是艺术还是科学?

——对《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的一点意见229

“翻译活动是艺术还是科学?233

翻译到底是科学,艺术,或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初步总结237

奈达论“翻译不可能成为科学”241

评黄振定《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一点意见244

读者来信246

论“得意忘言”

——钱钟书大师翻译理论之精髓248

内容与形式

——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症结问题25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