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出现在故乡的报纸上

(2014-05-10 15:27:59)
标签:

黑马

毕冰宾

文化

分类: 想当年
  • 因为京津冀一体化嚷嚷得很响,保定首当其冲排在了冀的前排,网上讨论也很热闹,我的微博就和保定的几个主要微博互粉互聊,臧否一切,因此当地报纸的编辑说要采访我这个离家三十年的人,记者是个80后,对我一点都不了解,我反倒喜欢这种陌生的采访,给他的什么都是第一印象。采访稿我也不看,省得给人家添堵。采访出来,还是挺逗。我要小小纠正一下。当年我考上河北大学英语专业,不是“以优异的成绩”,是因为成绩不够优异,服从分配去的这个我没报的专业。当年我住的筒子楼是二十平米而非12平米。说我要为家乡写本书,听着有点目的很崇高,其实我就是想写,在那里生活二十一年,就想好好回望童年少年时代,写写我知道的那个城市的事情而已。21年足以打下生命的底色,说啥也得写,写的是自己与这个城市的缘分。还有我那个十个人有八个人都会写错的真名字,果然这次被写错,后两个字颠倒了。我没有带名片那天。今年我要用本名出几本书了,第一是现在用黑马做笔名的人太多,乱马奔腾,以正视听;其二是因为出版社认为我翻译作品是学术行为,应该“严肃点儿”,要增加我的学术含量,对此我很感谢。
  •  01: 导读
  •  02: 今日聚焦
  •  03: 民生关注
  •  04: 保定环境
  •  05: 新闻大讲堂
  •  06: 城市快讯
  •  07: 综合
  •  08:五湖四海保定人
http://211.90.11.40/tpl/jwb_red_r1_c1.jpg http://211.90.11.40/tpl/jwb_red_r1_c2.jpg http://211.90.11.40/tpl/jwb_red_r1_c3.jpg
http://211.90.11.40/img/1/2014-04/28/08/2014042808_brief.jpg
http://211.90.11.40/tpl/jwb_red_r8_c2.jpg http://211.90.11.40/tpl/jwb_red_r8_c3.jpg
http://211.90.11.40/tpl/checkbox.gif
“黑马”毕宾冰 要为家乡写本书
http://211.90.11.40/tpl/jwb_red_r1_c6.jpg
版面导航      首页  
 
下一篇4 2014年4月28日 放大http://211.90.11.40/tpl/zoomact.gif        
他的小说《混在北京》被改编成电影并获百花奖他为保定写了30余篇随笔
“黑马”毕宾冰要为家乡写本书

http://211.90.11.40/oth/1/1/2014-04/28/08/res01_attpic_brief.jpg
 

“黑马”这个名字,记者最先是从微博上了解到的。在“黑马”的微博资料中,所在地一栏显示为北京,但他经常对保定发生的事情进行评论转发。出于好奇,记者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了他,4月6日在一家咖啡馆见到了“黑马”的庐山真面目。

“黑马”原名毕宾冰,1960年出生于保定延寿寺街。河北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做文学翻译。1993年,他根据自己的北漂经历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混在北京》。而由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让主演张国立获得了“大众百花奖”的最佳男演员。现在他正专心为家乡写书,他说:“虽书未成形,但名字已经想好,就叫《我的保定我的城》。”

■本报见习记者赵野

回忆 喜欢研究家乡的老式院落

自家院里的老榆树、枣树和古槐交互掩映的四合院,厚重的城墙,清冽的护城河,无数的四合院串起来的大胡同。这是毕宾冰儿时对保定最深的印象。

毕宾冰说,他儿时住在保定延寿寺街14号院,与他家相邻的12号院里住着他的同学。“我去过院里的每一个房间,当时看到院里的雕梁画栋很是精美,心里隐约觉得这个院子以前的主人一定是个大人物!”毕宾冰说,直到上了初中,他才知道那个“大人物”是吴佩孚。

毕宾冰小时候有个爱好,就是研究各家各院的区别。他告诉记者,他上初中时是班里的班干部,有时需要去同学家家访,这让他有了更多去各家各院“串门”的机会。“到了同学家哪还管什么家访,我就开始满院子转。”他发现,每一片院子的风格都不一样。西大街的房子风格有种中西合璧的味道,而淮军公所里的房屋是徽派风格。

毕宾冰说:“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我一直觉得保定和北京没什么差别,唯一不同的是,保定没有天安门。”

经历 筒子楼里“抢火眼”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毕宾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北大学外语系。毕业后他在北京一家编辑部做文学翻译的工作,单位将他安排到一座由办公室改成的筒子楼里住宿。

住宿环境很差,房间仅有十二平米。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楼里时常“发大水”。“厨房、厕所都是公用的,有些人,把剩菜剩饭倒进下水道,久而久之,下水道便堵住了。”

毕宾冰说,“污水在楼道内四处横流,但楼房的地面并不是平的,所以地势低的人家便遭了秧。”

污水四溢时,没有一家主动通下水道,只有当污水流进自己家中,才会找几块砖把门口挡住,作为一个临时的“水坝”。

有了“水坝”,污水就会流进另一户地势更低的住户家中。到最后,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个“小水坝”,楼道成了“污水池”,人们在楼道行走时,需要踩着地面上的砖。

毕宾冰说,有一次他去朋友家做客,聊着聊着,他突然说要回家去占“火眼”。他的朋友很不理解,毕宾冰解释说:“我们筒子楼里一个楼道的煤气灶有限,有些到家早的人可能会占上三四个‘火眼’。如果回去晚了,就没‘火眼’了!”

成就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 获三项“百花奖”

在当时,做编辑的都有自己出书的打算,毕宾冰也不例外。他的朋友建议他写写在筒子楼的经历。经过六个月酣畅淋漓地创作,1993年小说《混在北京》面世了。毕宾冰说:“这本小说写的很顺畅,没遇到什么困难。小说里的故事,写的是自己身边的事,住过筒子楼的都能在书中找到一些回忆。”在这本书中,专门有一章写的是污水四溢的楼道。

著名散文家冯亦代先生在看过该小说后,称《混在北京》是“现代的《儒林外史》”。

1995年,《混在北京》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这部电影由张国立领衔主演。该影片在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中荣获了三项大奖,言及此,毕宾冰满脸的自豪。

乡情 写30篇有关保定的随笔

“我平时就有写随笔的习惯,现在正在写一本有关保定的书,名字我都已经想好了,叫《我的保定我的城》。”毕宾冰说,之前,他并没想到有一天会为家乡写本书。

毕宾冰在做出一个决定时,他总会想:“我的决定为什么会是这样?”一边思考一边将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写下来。毕宾冰说:“这时,我的手就停不下来,一定要把脑海中的画面变成文字。”

“起初我并没想到有一天我要为家乡写书,可是当电脑里的随笔越攒越多时,我突然发现,大部分内容写的都是我的家乡。”

毕宾冰说,后来,他终于找到了困扰他多年问题的答案:“我做的所有决定,是因为生我养我的家乡培养出了我这样的性格。”

毕宾冰的一位朋友曾给他发来一些保定的老照片,并告诉他:“以前的保定是非常雍容大气的。”“为家乡写书”这一想法就此萌生。

从2006年至今,毕宾冰已经写了三十余篇有关保定的随笔,内容包括:保定的古迹遗址、儿时就读保定三中的趣事、保定现在的发展等。

其中一篇随笔是毕宾冰在看到保定未来的规划蓝图后由感而发。毕宾冰说:“看了这气势如虹的雄伟蓝图,我几乎失眠。太宏伟了,等它实现了,我要骑着自行车绕城一周,甚至会经常骑车绕城锻炼!”

毕宾冰说,目前这些随笔都已发表在了他的个人博客上。“我还在写,等时机成熟时,会将这些文章出版成书的。”

家乡,我想对你说

希望保定能将本市与其它县市不同的文化、古建遗址保护好。多年以后,子孙后代还能看到老保定城当年的宏伟壮丽,了解保定的悠久历史。同时希望保定抓住这次“京津冀一体化”的机遇,快速发展。

 
下一篇4  
 
   
   
   


所有内容为燕赵都市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