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老保定图书馆

(2012-04-27 11:47:00)
标签:

保定图书馆

老照片

文化

分类: 想当年

"我的"老保定图书馆

   前两年给河北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捐赠拙作拙译时我其实没有忘记应该给河北省图书馆也送书,那是该省唯一的省立公共图书馆。但发现该馆网页打不开,似乎是在建设阶段。但这个念想一直没断。今年全新的省图网页终于能打开了,我就查了存目,把缺的一些我的小书送了去,省图随后给我发了一个我从来没见过的硬壳大收藏证书,让我很鼓舞。随之我趁机向人家工作人员提了一个非分的要求:希望能帮我找到一张50年代建馆的保定市图书馆的照片,那是我童年最向往和热爱的地方,但城市改建时被拆除了,网上根本搜不到其照片,让我深感遗憾,一个能让自己最初放飞想象翅膀的地方,我希望能有张照片留存心中以求印象不灭。

   省图办公室的丁女士十分热心,几经查找终于从保定图书馆找到了一张外景照发给了我,真令我感动不已。现在我打上图片版权,发在这里,供同好品味,供所有在保定图书馆老馆里留下过足迹的人存留,那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童年印象中的保定图书馆是这样的:它坐落在当年算是十分宽阔空旷的环城西路边,那条路是老城墙的遗址。那座高大雄伟的图书馆被一圈高大的白杨树包围着,在我眼里高不可攀,好像与老百姓的生活根本没关系,根本不知道什么人才有资格进去借书。我只是去游泳池的路上累了,喜欢躺在图书馆门前光滑的水泥地上在杨树下乘凉休息,那排大杨树似乎总在哗啦啦地响着扇着风,特别凉快。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得以进馆,是一个发小的邻居在市图书馆工作,经常借书给大家看,暑假时还介绍我们去图书馆帮着贴补油印的《三字经》和《千字文》上的错别字。能进图书馆工作很令我兴奋,图书馆里宽敞得很,过堂风呼呼的,让我有了在“知识殿堂”的感觉。干完活就可以在图书馆里随便看书和杂志,完了以后还得到奖励,一条小毛巾和一个搪瓷缸子,我简直像得到奖杯一样得意。那之后我就经常去那里,虽然不能借书,但凭学生证可以看杂志和报纸,寒暑假就泡在那里了,尤其是冬天,外面寒风刺骨,里面温暖如春。

   但图书馆附近环境是荒凉的,外面的便道一直是土路,北面还有一个巨大的废品收购站,到处是堆积如山的各种废品,四周是低矮的小平房。也正因此,图书馆更显得高大雄伟。

   以后我才了解到这座图书馆的历史,很是沧桑,可说历经劫难。其前身是中国最早的几大书院之一,名莲池书院,建于雍正年间的1784年。宣统年间改建成一座西洋式楼宇,成为直隶图书馆。以后一百年间,多次易名为省图书馆和文化馆,直到1958年才在国民第三军军长孙岳故居旧址上建起这座图书馆,将莲池书院的藏书搬迁至此,成为河北省图书馆。但该馆命运多舛,很快省会从矮小狭窄的保定迁往十里洋场的天津,这位新娘就被遗弃城郊,改名为保定市图书馆,同时代行省图职责,成了不是省图的省图。据资料记载"随省会保定、天津、石家庄三迁,从1961年到1987年的二十多年间,河北进入了无省级图书馆的历史,几十年积累的珍贵馆藏离析易主。"

   1987年后正式的省图在石家庄建立,30万人口的小保定也开始崛起为中大城市,地处寸土寸金的城中心的图书馆就拆迁到远处的新区,面目一新。但那个与我的成长有关的老图书馆却不复存在了,网上甚至没有一张老照片,很是令我神伤。我们不能忘本。所以我一直努力寻找其老照片,今天终于借着赠书给省图的机会假公济私,请人家帮我寻到了“我的”保定图书馆。不管现在看上去它颜面多么苍白,体态多么柔弱,但是它在文化贫瘠的年代成了我的一根精神支柱,我心里应该永远珍藏它,我感觉我一直在那几棵大白杨树下乘凉,顺着树干在长满书的大树上攀爬。

"我的"老保定图书馆

保定图书馆前身莲池书院/直隶/河北省图书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