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段时间搜一下我的真名就会有收获。刚发现去年北大出版社出版了南京师范大学汪介之教授主编的下面这本书,目录里第一篇就是我1995年发表的论文《劳伦斯毕冰宾D·H·劳伦斯:“第二自我”的成长》。16年前的习作还能受到汪教授青睐,很是欣慰,因此我要感谢这位素昧平生的教授。不过如果编选时能找到我,我会好好修改一遍的,现在看有些史料过时了,因此有的学术评判也有些过时。不过作为历史资料保持原貌倒也好。
似乎最近开始有人喜欢复古,出版我的作品时愿意让我恢复毕冰宾原身,拦都拦不住。还有的报刊转载拙文,明明原文发表时用的是黑马的笔名,转载时就给我改成毕冰宾,真让我感慨。估计他们就是烦那个笔名。我其实很文艺的,喜欢用笔名,翻译劳伦斯也是这样,我不是做学问,是做文学,因此愿意用黑马的笔名。但咱惹不起出版社和报刊呀,人家就喜欢用我的真名,觉得郑重,像学者。我也就从命了。因此以后再看到我用真名出版发表文字千万别以为是我玩花样,不是,是我尊重出版者的从命结果哈。
我给北大出版社写信去讨书了,但愿能尽快见到书。谁认识汪介之教授,帮我转个话呗:一感谢,二要书。

《欧美文学评论选(20世纪)》 |
书号: |
19100 |
ISBN: |
978-7-301-19100-2 |
作者: |
汪介之,杨莉馨 |
版次: |
1 |
开本: |
A5 |
装订: |
平 |
字数: |
400 千字 页数:400 |
定价: |
¥32.00
章节目录: |
目录 劳伦斯 毕冰宾D·H·劳伦斯:“第二自我”的成长 康拉德殷企平《黑暗的心脏》解读中的四个误区 乔伊斯 戴从容乔伊斯与形式
T·S·艾略特 黄宗英艾略特《荒原》中的动物话语 伍尔夫瞿世镜伍尔夫·意识流·综合艺术 贝克特 蓝仁哲感受荒诞人生见证反戏剧手法
——《等待戈多》剧中的人及其处境 福尔斯盛宁文本的虚构性与历史的重构 ——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删节谈起 罗曼·罗兰
柳鸣九不朽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加缪郭宏安加缪与小说艺术(节选) 杜拉斯 齐宏伟一对素未谋面的文坛“姐妹”
——阐释和对话中的玛·杜拉斯与张爱玲 托马斯·曼黄燎宇《布登勃洛克一家》:市民阶级的心灵史 卡夫卡 谢莹莹卡夫卡《城堡》中的权力形态
茨威格 张玉书论茨威格的反战小说 黑塞张佩芬关于《荒原狼》 海明威 于冬云20世纪20年代美国商业消费文化与现代性的悖论
——重读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 福克纳陶洁《喧哗与骚动》新探 曼斯菲尔德 申丹深层对表层的颠覆和反讽对象的置换
——曼斯菲尔德《启示》之重新阐释 厄普代克金衡山道德、真实、神学:厄普代克小说中的宗教 海勒 钱满素海勒的神话
——评《第二十二条军规》 索尔·贝娄刘象愚试论索尔·贝娄的创作(节选) 辛格 傅晓微辛格“民族忧煎情结”探析 托妮·莫里森
王守仁吴新云保持“手中之鸟”的生命活力(节选)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对传统的超越 高尔基 汪介之从“生活的散文”中提取“生活的诗”
——高尔基中期创作的艺术特色 布宁汪介之对已逝年华的深情回望 ——读布宁的《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帕斯捷尔纳克
董晓《日瓦戈医生》:我心目中的经典 肖洛霍夫刘亚丁《静静的顿河》:成人童话的消解 布罗茨基 刘文飞论布罗茨基的诗 加西亚·马尔克斯
陈众议《百年孤独》及其艺术形态 米兰·昆德拉许钧流亡之梦与回归之幻 ——论昆德拉的新作《无知》 卡尔维诺 吕同六历史·童话·现实
——卡尔维诺小说剖示 后记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