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雪里的纪念
(2012-03-19 11:13:31)
标签:
诺丁汉学人记忆杂谈 |
分类: 想当年 |
听过他的课,再听他在大会小会上的发言,感觉这位没有教授头衔的成人教育学院的讲师在劳伦斯研究方面其实是很有真才实学的。但他没有教授头衔可能与他没读博士学位有关,这样的资历最多只能做到高级讲师而已。所以在职员列表里多数人要么有教授头衔,是讲师的名字前面也有个Dr.(博士),但他的名字前面是Mr.。但这并不妨碍他教授劳伦斯课程。后来我才知道劳伦斯中心是他发起建立的,他在促进英国的劳伦斯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在社会上普及劳伦斯文学做了很多实际的事情如组织研讨会,编辑劳伦斯研究会刊等。所以我看到诺丁汉发的悼词中特别指出他的很多贡献是不为人知的,只有圈内少数知道。而我们这些外国人自然不会留意。我们去诺丁汉一般都是冲着世界上唯一的劳伦斯教授沃森而去。用中国话说普先生是“幕后英雄”。
我唯一与普先生的一次“正面”接触是那天诺大举行亚洲电影节,要放我的《混在北京》并且在放映前需要我讲几分钟小说与电影的关系等。偏偏那天普先生的课要到中午才能结束,而我的活动要在11点左右开始,我得请一节课的假出来。于是我就在课间跟他说明一下,旷一节课。他有点吃惊地看着我:你还是个作家呢。第二天他特别认真地当众问我:你怎么看待你自己,是小说家还是劳伦斯学者?这样的直截了当问题令我感到很不自在。我不明白他为什么那样问,尤其不习惯他用如此标准的英语抑扬顿挫地问,听起来似乎是要我说个明白,做个决断。我就说我的大部分时间是研究翻译劳伦斯,应该说我基本上是劳伦斯学者。他听后居然显得释然。至今我也不明白他为何如此认真对待一个外国的访问学者,估计是觉得我用心不纯行为诡秘吧,可能他觉得在劳伦斯中心听课的人应该是绝对纯粹的劳伦斯学者才对,所以听了我的解释很表示释然,说明我不是来混时间的。
了解了他为劳伦斯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做出的那么多鲜为人知的无声的贡献,我想我可能明白了他为什么特别那样问我,他怕此人是来镀金混身份的外行,或者他觉得此人就是打着学习劳伦斯的旗号而来实则另有图谋。这是出自为自己的研究中心声誉负责。而作为游学者,可能我说话做事都显得随便散漫,令他起疑。我这个毛病令许多专业人士所诟病,我是应该自省的。
即便如此,普先生后来慢慢了解我之后开始对我很客气,还专门送我一本他编辑注解的班奈特的小说《五镇的安娜》,说明他对英国中部的文学确实有独到的研究。《五镇》多被大家拿来与劳伦斯的很多诺丁汉背景的小说做比较,是其研究的一支重要干系。可惜我至今还没读,一直束之高阁,现在看来我要读了,算是纪念普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