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拙作拙译基本上持放养态度,出版了就出版了,让它们自行寻找自己的归宿,或图书馆,或个人书架,或减价清仓,我都不管宣传推广的事。只有极个别时候出版社要组织几篇书评,要求我推荐几个好友写书评,我才在确认是出版社负责找报刊发表并付给作者稿酬的情况下才推荐人。因此偶尔发现几篇书评,往往是陌生人写的,而且是发表在很遥远的地方的报刊上,这种自发的写与发常常让我很感动。
今天在网上输入我翻译的劳伦斯的书名,竟然发现《巢湖日报》上有一篇评论。网络时代真好,如果是没网络的年代,估计这篇书评我一生也看不到。
问题是我的第一个疑问竟然是,巢湖,中学地理课上学过,但现在忘了是在江苏,浙江还是安徽,反正在那一带,是我国几大淡水湖之一,鱼米之乡。赶紧查地图,确定是在安徽腹地。真是惭愧啊,这么著名的地方我居然忘记方位了。
然后是发现那书评所发的版面居然是读书版!要知道很多日报在更换版面,往往第一个被替换的就是读书版,然后是副刊版里的书评栏目。而巢湖日报这样一个非省会城市的报纸居然堂而皇之地保留着一个读书版,这在我看来简直等于是奇迹。我要感谢这个报纸,虽然是因为它评论了我的书我才发现有这么个版面,但即使它没评论我的书,作为读书人我也应该感谢它,因为整个的读书氛围是由一家家巢湖日报这样的报纸合力创造的。
而且今天因为这个机缘我又复习了一遍地理知识,记住了巢湖在安徽。由此想起我的第二本小说《孽缘千里》就是因为京城一家出版社估计会赔本而向我索要出版费,我拒绝后安徽文艺出版社慷慨接受出版的,那书肯定没给安徽文艺社赚钱,人家还付给了稿费。我这个没有组织赞助的业余作者/翻译能出书,多是遇上了类似安徽文艺社这样的出版社的编辑才有可能的,出版社就是我的组织哈。
下面是巢湖日报的读书版地址,可查看。
http://szb.ch365.com.cn/dsck/html/2010-09/13/content_272979.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