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黑马
黑马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441
  • 关注人气:20,5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字是肉做的”与“肉身成道”与博客写作

(2008-04-04 10:09:47)
标签:

道成肉身

董桥

博客

文化

分类: 嘲嘲闹闹
 

 

“文字是肉做的”与“肉身成道”与博客写作

 

     偶然在网上看到董桥先生的一本书名叫《文字是肉做的》,第一个反应似乎这不应该是董大师的文字,因为觉得这表达法不够雅致,不符合我读过的一些他的文字的行文逻辑。据说这说法来自“人心是肉做的”。可连我那文盲祖母,打小儿她就告诉我“人心都是肉长”的。一个长,一个做,前者听着自然要雅。但终于不幸地确定确有其书后,也就释然,心想人都是肉做的,还有每篇文字都雅的时候?

     但恍惚觉得这句话似曾相识,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我依然想不起。只是不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倒似有个咒符飘在脑海里。

     那天翻译劳伦斯的文章时突然与《约翰福音》相遇,“太初有道,道成肉身”。哦,the Word was made Flesh,直接翻译就是“文字做成了肉”。可中文的《圣经》却翻译得很雅致,变成了“道成肉身”。一下子就把那个普通的英文make,给虚化了。后来翻译劳伦斯据此套用的句式,我自然就把the Flesh was made Word倒腾成“肉身成道”,而如果我套用董桥的话,就可以翻译成“肉做成文字”。哈,找到了,根源在这里,来自《圣经》的英文。当然还是按照我效颦中文《圣经》的译法叫“肉身成道”好听。简单的英文,弄成中文就这么给风雅了点儿。或许这就叫翻译,而“文字是肉做的”该算“转换”。

撇开这些不说,只说我们煞费苦心编排的那些文字,我们称之为创作的那些东西,应该是因着自然冲动写出来的血肉文字,而不是出自职业习惯或为稻粮谋逼着自己写出来的。《约翰福音》开宗明义说:“太初有道,道成肉身”。道是上帝的话,道(Logos)这个词翻译成英文后是大写的“字词”(WORD)。也就是说,耶稣基督是上帝的独子,是道的体现,但他又是肉身,是圣母圣灵感孕而生的人子,说俗点,是一个joint-venture, 他要布道,就得用“本地化”(localization)的语言,于是道-字词必得通过血肉方得以传达给尘世,俗人们必须以血肉的感知领会道-字词,被道的光明照亮内心,从而肉身成道。也就是说字词是血肉煎熬成,我们写什么、说什么,要听从的是血肉的引领,那字词才“有血有肉”,才真切。我们所谓的“呕心沥血”、“焚膏继晷”似乎就是这种“肉身成道”的努力,是追求肉身提升的努力。但我总觉得这两个血肉模糊的词组还是偏重理智,不如“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或“心血来潮”之类的说法更贴切,当然最贴切的说法还是“肉身成道”,它是对《约翰福音》的良性补充,当然这个词是劳伦斯的创举-The flesh was made Word

博客写作往往是心血来潮的产物,是冲动的产物,更能体现率真的性情。想想,我们写作是为了什么,它最初的动机其实不是当什么作家,也不是靠润笔养活自己,而是表达自我,表达后有人能看到,最好能知道别人对你叙述的反应,从这种互动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这个纯洁无功利的写作目的,博客替我们实现了。

于是我们写博客,在博客中肉身成道,自在地写点自自然然的人话,算是咱们的肉身之道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寻找心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