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劳伦斯小说里的下午茶景

(2006-12-16 11:34:19)
分类: 散文/诗歌

D.H.劳伦斯小说里的下午茶景

英国的文人艺术家们在下午茶时分的社交活动是司空见惯的,著名的布鲁姆斯伯里文人圈就最为典型。以伍尔夫姐妹和莫雷尔夫人为两个中心的茶会和沙龙简直成了二十世纪初伦敦文人艺术家交往的经典一景。但我读过的英国文学作品中,似乎到处都有与下午茶有关的场景,但专门描述下午茶时分的段落反倒没有什么印象,可能是下午茶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大家不以为然了。印象最深的是移居英国的新西兰现代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费尔德的短篇小说《花园茶会》。富贵人家为举办一场下午茶会,在花园里搭帐篷,请专门的乐队,做精致的点心,定制昂贵的糕饼,煞费苦心,不亚于一场大型私家宴会。这是我读过的小说中对下午茶最为细致的描述了。同样是移居英国的美国心理小说大师亨利·詹姆斯也为英式下午茶点的情调所折腰,其长篇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开篇就是泰晤士河畔典型的英国风景中进行的一场雅致的下午茶会,一幅山光水影浓淡相宜的下午茶油画。

有趣的是出身工人阶级的作家D.H.劳伦斯, 他笔下的煤镇生活特别是工人家庭的生活却流露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小资情调。工人家的花园啦,钢琴啦,书柜啦自不必表,单单是他们每天必不可少的那顿下午茶就让中国读者初读起来心生疑窦:100年前的英国煤镇子的底层普罗们咋会这么有情调,这么滋润?别的作品不提,仅那部令劳伦斯名垂青史的发轫之作《儿子与情人》,仔细翻翻,里面的人似乎天天在喝下午茶:工人子女们约会时是用着下午茶谈情说爱的,访亲探友时主人家以下午茶招待,男女情侣进诺丁汉城里逛街时要进咖啡店喝茶,矿工家里星期天家人温馨地坐在客厅里用茶点……

英国下午茶在劳伦斯笔下的工人生活中如此流行,他们的生活为这种下午茶文化氛围所弥漫着。劳伦斯的作品对此做出了鲜明生动的记录,成了英国工人阶级情调的忠实写照。如果说以前我对劳伦斯这种描述的真实还有过怀疑,那么我在英国参观了劳伦斯家的几处故居,看到客厅里精致的茶具,在曼彻斯特的工业革命博物馆里了解了英国工人的生活方式后,我相信了。后来我又读了汤普森的大作《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译林出版社出版),那部著作以记实的笔法描绘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它使我相信:英国的工人阶级从开始成为一个阶级,就是一个在生活方式上向上流社会看齐的阶级,深受上流社会文化的同化并主动被其同化。我在书评中写道:“这是一个不断向上流社会看齐的上升着的阶级,他们明白自己的局限和社会分工,似乎并不在乎夺取权力,而在乎取得合理的报酬,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享受天赋的人权,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

由此看来,下午茶文化如此深入其骨髓就是自然的了。有人批评劳伦斯势利眼,在作品中拔高了英国工人阶级,是为了自己晋身上流社会做铺垫,说这话的人一定不是出身于英国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劳伦斯是写实的,他没有拔高英国的工人,他自己就是受着这种情调的熏陶长大的,这种情调是属于英国的,不分王公贵胄和黎民百姓。所以劳伦斯经常铿锵地说:“我是英国人,我的英国人本性就是我的眼光。

读劳伦斯的作品居然品出了英国下午茶的味道来,是个意外的收获,下午茶的醇香就在字里行间浮漾。于是我们看到:

《菊香》里矿工的妻子在昏暗的油灯光下为家人准备着午后的茶点,深怀怨怼但又不无期盼地等待着矿井下的丈夫回家。但最终等来的是丈夫闷死在井下的躯体,一家人生离死别竟是以一顿简陋的茶点做前奏的。好不凄凉的故事。

《儿子与情人》中几乎每一章都出现的下午茶场景,馨香,浪漫,苦涩,那些生活在底层的矿工和他们的子女在下午茶中体验着人生的各种滋味,那个颇有小资情调的矿工妻子铺上上好的桌布,洗净细瓷的蓝花儿茶杯,请来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小镇牧师,共享一个昏暗但暧昧的午后。还有一派田园风光中农舍里的茶点,那些乡间秀才之家的茶点朴素而殷实,普通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敦厚而真诚。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那一介凄艳怨妇,在幽暗的贵族豪庭的下午茶会上与猎艳的三流作家秋波暗送,磨肩举杯之间就通了款曲,定下了幽会的时间地点。但那些身心苍白的上流社会男人终于是抵不过那个有着哲人般气质加雄劲性力的猎场看守麦勒斯的魅力,查泰莱夫人还是进了猎场看守的小屋,与他共享毫不精致的茶点,然后共赴温柔之乡,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最爱。

《恋爱中的女人》里那场幽会茶点更是极尽铺陈渲染,一对恋人冰释前嫌,重归于好,驾车驶过起伏的山林,蓦然瞥见空谷中高耸的大教堂,发现自己来到了南威尔古镇,那是拜伦的家乡。他们来到镇上一座14世纪驿站改建的假日酒店,浪漫地享用午后的茶点,不同的是这时已经是暮色苍茫,这顿茶点已经是经典的晚茶(high tea)了。这种介于下午茶和晚餐之间的茶点内容更为丰盛,除了热茶,还有冷盘,色拉,肉馅和苹果饼。这是典型的英国式生活。然后是激情的交流,是爱的狂喜。我有幸置身于那个古老的驿站酒店,在那里想象着劳伦斯是如何以此地为背景构思这段情节的。我相信,劳伦斯还是小镇教师时游历至此,就幻想过与某个上流社会的女人在这个14世纪修建的老房子里共享下午茶。日后他和德国贵族女人出游,肯定在这里实现了他的奢望,后来他终于与这个贵妇私奔并结为秦晋,写作这部现代主义大作时才有了这个情节。

劳伦斯的作品读到这个份上,也成了一杯卓尔不群的下午茶了。作为一个劳伦斯译者,这杯下午茶估计是要伴我度过今后更多的午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下午茶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