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about劳伦斯 |
劳伦斯的新大陆交响诗
黑马
乘着“五月花”木船逃往美洲的英国人和他们的后人在这片新大陆上开创了一个新世界。在这片新生的国土上自然产生了美国人的文学作品,出现了以后为世人耳熟能详的美国著名作家,如爱伦·坡,霍桑,库柏,惠特曼等。但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他们的作品还被老家的欧洲人不屑,当作儿童故事看待,连美国人自己还都对自己的文学自惭形秽,甚至连“美国文学”这个词都让他们难以启口。就在这时,又一个英国人落荒而逃,乘着邮船绕道太平洋万里迢迢来到美国,这个人碰巧是个作家,于是他以“接生婆”自居,为当时被英国和欧洲人看作是“儿童故事”的美国文学正名,赫然称之为“经典”,并写下了第一部研究美国经典文学的书。这个人就是劳伦斯,这本书就是《美国经典文学研究》(Studies in Classic American Literature)。从此,“美国文学”甚至“经典文学”这样的字样堂而皇之地进入了英文常用词库。为此,这个英国矿工的儿子劳伦斯可谓功不可没。
它号称“研究”(studies),实为随笔,且是天马行空、恣肆狂放的书人书话随笔。这是一个英国大家对美国经典文学作家和作品的诛心之论,为世人看待美国文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中亦可领略劳伦斯独特的散文风格和品位。因此这本书具有多重意义。这本在世界范围内研究美国文学的滥觞之作在英语国家除了经常出版单行本外,还被部分选入劳伦斯的散文集中出版。在华文世界,这本书也一直全部或部分汇入劳伦斯的散文随笔集中,在大陆和台湾出版再版。现在终于出了其中文单行本,即上海三联版的《劳伦斯论美国名著》。以前汇编入劳伦斯的散文随笔集中出版可能吸引的只是关心劳伦斯作品的读者,现在这个单行本则或许可以列入美国文学研究范围,会引起更广泛的读众兴趣。
一个诗人和小说家何以会花上六年时间断断续续打磨一本研究美国文学的著作,其写作和出版必有蹊跷之处,了解一下这个背景和过程,相信对任何读者都有益处。
此书耗时四年(1917-1921),共12篇随笔,边写边在伦敦的《英国评论》杂志上发表,1922年到1923年间(到达美国后)又经过删改修订甚至重写以符合美国出版者的要求(其中一些敏感的字词深恐遭到查禁),才在美国结集出版。实际花费了大约六年之久。
这本批评集在美国一出版就引起美国各大重要文学媒体的关注,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它不仅是对美国经典文学的研究,也是对美国的研究。有过激的评论则认为劳伦斯对美国文学的圣殿发起了攻击。在大西洋彼岸的故乡英国,这书杀了个回马枪随之出了英国版,引起纷纭众说,言辞过激。但事过境迁,热闹一阵,两岸的褒贬就都偃旗息鼓,如风过耳,人们还是更关注劳伦斯的小说创作和诗作,并不重视劳伦斯的散文随笔,虽然这本书多年来都在重印。
也只有到二十世纪末叶,随着后人对劳伦斯研究的深入,这本小说家论小说和小说家的随笔集终于引起广泛重视,被誉为“现代文学批评中少有的杰作之一”,它“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亦是对(文学)批评的永久贡献,本身就是一部血运旺盛的文学作品”。其特色是“破坏,涤罪,创造”,是一副“解毒良药”。同时,有人还认为《美国经典文学研究》是“研究美国文化的经典之作”—这后一种论断,我相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后将得到更多的认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