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about劳伦斯 |
劳伦斯的定情与私奔
在诺丁汉大学读书期间,劳伦斯臣服的教师不多,其中一个就是现代语言学教授威克利。但无论劳伦斯还是威克利教授都没有料到,劳伦斯会与恩师的夫人私奔。
威克利教授是个语言天才,在伦敦大学获得学位后又进了剑桥读书,随后在法国和德国读书并在德国教书,34岁就获得了诺丁汉大学教授的席位,出版了一系列语言学方面的专著。估计劳伦斯在大学期间没有给威克利教授留下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倒是毕业后他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小说作者后令威克利感到欣慰。恰恰是这个威克利,在劳伦斯大病一场辞去小学教职后,愿意帮忙为劳伦斯在德国找一个教授英文的教职。据说他愿意帮忙的原因之一是劳伦斯成了一个青年作家。他提出邀请劳伦斯来家里做客,告诉他的德国妻子弗里达,劳伦斯是个小有才华的作家。弗里达出于好奇,更出于在这座小城生活寂寞,喜欢家里来客人,便向劳伦斯发出了邀请。这一纸随便的邀请造就了诺丁汉城里的一桩罗曼斯加丑闻,造就了英国文学史上一桩奇妙的姻缘。一个口袋里只剩11英镑的穷病退教师居然和一个大学教授的夫人私奔了。劳伦斯从此彻底离开诺丁汉,以后又彻底离开了英国,浪迹天涯,客死他乡。
那场罗曼斯是在教授家里拉开帷幕的,一切都取决于教授夫人坐在客厅里看着年轻她6岁的劳伦斯步履轻盈地走进来时刹那间的交流。弗里达后来写道:“他进到屋里,来到我面前。瘦长的身材,步履轻盈,充满自信。他看上去是那么单纯,可是他吸引了我。”
同样,这个三个孩子的母亲在劳伦斯眼里依然风韵犹存。那个时候弗里达还没有发福,从照片上看,这个32岁的德国女人身着华服,依旧流光溢彩。她是破落贵族的女儿,在德国期间来往的都是望族之家的公子,从小出入德国上层贵族的社交场,举止优雅大方。日后嫁给威克利教授,住在诺丁汉的高档住宅区的别墅里,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自然一派雍容。劳伦斯从小生长在矿区,难得有机会接触如此典雅的贵族女性。他身边的几个女人大多是中下阶级出身的小知识分子,朴实简朴拘谨矜持,与这个一身贵族气且风情万种的德国女人相比,简直判若云泥。劳伦斯真的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他从来没有什么真正的机会。他必须抓住他“终生一遇的女人”。“你是全英国最美丽的女人,”劳伦斯在见到弗里达之后给她写信由衷地赞叹。弗里达则调侃地回信道:“你一共见过几个女人?”
20分钟后他们同坠爱河。而这个时候弗里达的孩子们正在别墅外的草坪上尽情地玩耍着。威克利还没有回来,但他的婚姻已经完结了。
我想象着那幅景象,如果用电影镜头来再现这幅全景,那只能是从室内向窗外的透视镜头。一对情深意切的男女的近镜头,背景是三月的微风撩动的窗纱,窗外虚幻的景物里几个孩子在天真无邪地玩耍。然后是这对男女的特写与孩子们的特写镜头交替切换……,汽车声响起,孩子们欢快地叫着“爸爸”扑向儒雅的威克利教授。教授在孩子们簇拥下走进客厅,劳伦斯与弗里达已经回到客厅,轻声交谈着,随之劳伦斯礼貌地站起身和教授握手,但他的手肯定是冰凉的,手上略为冒着冷汗。他爱上了弗里达,就意味着他对威克利教授欠下了终生的债,他为了自己的爱情而伤害了一个好心人。
厄尼斯特·威克利痴迷书斋,性格温敦,缺少浪漫,但他爱弗里达,爱孩子,是个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绅士。他年长弗里达14岁,此时已经46岁,开始谢顶了。与风华正茂的劳伦斯比自然是魅力不再。如果没有劳伦斯的闯入,他或许一生都会和弗里达及孩子们在这座别墅里平静安逸地生活。但也未可知,因为弗里达注定是要红杏出墙的。她曾背着威克利与她的瑞士情人多次约会,甚至向姐姐借钱作路费将瑞士情人接来英国幽会。她天性就是如此。
弗里达的性格是那么刚烈,性情是那么浪漫,情欲是那么强烈,他和温和柔弱的威克利其实从一开始就不够般配,私生活方面一直不够和谐。婚前就有过几个出色的德国和瑞士情人的弗里达与威克利结合后这些年相夫教子,表面上生活美满,实则内心的狂野一直在受着压抑。她不甘心从属于一个缺乏性爱激情的大学教授,无论他怎么爱她。她此时正等待着一个契机,重新开始自己的本真的孟浪,这个32岁的女人此时正是一条暗潮涌动的河流,只等待有人来挖掘,即可汹涌奔腾。这个时候,才华横溢、一表人才的劳伦斯走进了她的生活。她感到是冬眠很久后被劳伦斯唤醒了,这是让她为之动情的第一个英国男人,一个兼有工人家庭纯朴和知识分子典雅气质的青年作家。她立即感到这个人比她的那些情人们都优秀,她不能放弃这个机遇。
后来劳伦斯写了长篇小说《努恩先生》,里面很多篇幅都是以他们的相见和私通为基础的虚构,其中男女主人公是这样第一次相见的:
“她脸上露出被撩拨后的光芒。她抬起眼皮,那奇特的眼神勾引着他。吉尔伯特有生以来破天荒第一遭感到激情荡漾如同血液中发出了电闪。他随她进了她的房间,随手关上了门,那郁闷昏睡的灵魂猛醒,化作欲望的狂风暴雨,从此他一生中时常被这样的欲望风暴所震撼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