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鸿门宴传奇》:历史不能用来抒情

(2011-12-09 23:43:10)
标签:

鸿门宴传奇

影评

照日格图

杂谈

分类: 光影交错(影评)

                                                                                                http://s7/middle/4732d406hb3aab4031b66&690



 

    从历史的角度看,鸿门宴是大事儿,《鸿门宴》应该是一部值得期待的大戏。《史记》对鸿门宴的记载的详细程度到了宴会上每一个人的对话和举手投足,如果按常规出牌,只能基于此行事。两位主角刘邦和项羽也是沁入人心的大英雄,他们给历史留下了太多经典,每一位少有历史知识的观众都有其评价这段历史的方式。不管是偏重勇猛还是偏重策略,不管是得天下者还是失天下者,都是一个坐标。

    李仁港导演的《鸿门宴》略显冗长,却只讲了两个故事:项羽很爱虞姬,刘邦很爱天下。为了拍出这样的一个故事,身兼编剧和导演的李仁港费劲了周折,特意让张良死而复生,借助他的口讲述了鸿门宴的整体经过。但在《鸿门宴》里鸿门宴的整个过程被拍得马马虎虎,想想中斗智斗勇的场面并没有得到太好的表现。正如刘邦在戏中所言:过了鸿门宴,真正的戏才刚刚开始。张良与范增的围棋对弈成了鸿门宴的重点,比我们的想象更浪漫,其中也有不少野蛮和血腥。樊哙为了赢得赌注咬下手指的镜头比《史记》中吃生肉的片段更为野蛮血腥。围棋高手张良一会儿辅佐这个,一会儿辅佐那个,发生这一变化的铺垫也略显单薄。就连范增的突然离去,也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这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大片”只成了“长片”,并不能让人大呼过瘾。或许想到了自己《锦衣卫》那部戏的成功模式,导演运用暴力、血腥和人海战术提高这部电影的看点。因此,一部讨论天下兴亡的电影俨然成了一部展现杀戮的暴力电影,多少让人汗颜。为了迎合商业电影模式,导演把虞姬的当成了全戏的重点,无论是身居后院还是面临沙场,虞姬都没有离开过镜头。“乌江自刎”“霸王别姬”“四面楚歌”等在民间普及率很高的故事,在这部戏里并没要得到立体的回应,只被一带而过,“楚歌”也被导演换成了笛子。从演员阵容来看,刘亦菲的稚嫩和发嗲演不出虞姬的才华和胆识;黎明的温文尔雅也很难把握刘邦身上的“实用主义”;演得最好的要数戏份不多的黄秋生,他很用眼神演活了范增的深邃与忧虑。

    《鸿门宴》片长135分钟,但其核心内容超不过90分钟的容量,剩下的时间导演用来抒情和挥霍。一次次的雪花纷飞,一次次的申请告白都给这部电影注足水,一捏便捏出一盆水来。除了几场战争戏还算精彩,余下的很多情节都可以忽略不计。本是一部铮铮男儿戏,在导演一次次的抒情中变得过于柔软,已无法再从屏幕上“立”起来。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经典故事。它不仅需要导演的整体把握能力,更需要导演对这段历史的尊重和诚意。如果单纯从票房的角度出发去炮制电影,让历史成为戏中小得可以忽略的看点,这样本末倒置的电影就很难对得起历史。毕竟历史电影不是导演一个人的“历史”,自然不能任其舞剑,任其抒情。历史的“度”,是早已定好了的。导演需要的是带着诚意再现,让历史成为历史电影主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