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选自《北方新报》)
杂志社安排我去一家位于郊区的单位采访。对方单位只告诉了我一个简单的公交线路,具体在什么位置我无从知晓。第二天早上我六点半就爬了起来,匆忙吃了饭,从附近找对方告诉我的几条公交线路。大约半个小时后我终于找见了对方说的一条公交线路。上车前站在公交站牌下仔细找过那家单位,根本没有。
一看时间,离约好的采访时间不远了。我匆忙上了车,准备找个就近的地方下车,步行去。公交车走走停停进入了北二环,可我还是找不见那家单位。对于他们说的标志性建筑我也闻所未闻。我只能问问坐在我旁边的老大爷。老大爷很抱歉地摇了摇头,用浓重的本地方言说:“小伙子,这个单位我不知道,问问车上的年轻人吧。”
这时候站我旁边的一位大约三十出头的男士说:“没事,我知道那家单位的大概位置,可能接近终点站时会离那家单位近一些。”我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坐下去。每过一个站点我就会不停地问旁边的人那家单位有没有到,那些与我素不相识的人们的热心让我感动,他们毫无保留,就当是自己的事,认认真真地告诉他们知道的一切。早班的公交车本来人少,有些冷清,可因为我的一次唐突乘车,公交上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女士站了起来,说:“师傅,我就那家单位二级单位的,我告诉你准确的位置,不过这趟公交车不到那儿,您还得换乘32路才能到。”接着她又详细告诉了我换乘的地点。我下了车,离约好的时间只差几分钟了,为方便,我找了个出租车。
听了我要去的目的地,司机师傅一头雾水,他根本不知道那家单位。我把那位女士告诉我的地点详细跟他说了一遍。他说,我只能把你送到附近的地点。看看表,我觉得那样也好,我只有迟到了。下车出租车,我徒步走了十分钟,终于在一个很偏僻的位置看见了那家单位。虽说几经周折,但终归是找到了那家单位,我自然是很高兴,拿出手机给他们的主管打电话。电话久久没人接。我在原地等了大约20分钟,打了N次,那人终于接了电话。
我告诉他我的来意。没想到对方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会昨天就开完了,会议时间变更后我忘了通知各路新闻媒体了!”站在那里,我愣得像一个木头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