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溪口的纤夫——搭到就背

标签:
安徽昂云巢湖银山智人俗谚 |
分类: 民谣往事 |
巢湖属于长江水系,依赖湖区地表径流和降雨补充水源,水位季节性变化大。汛期,江水倒灌,湖水不得排泄,容易内涝;枯水期,水落石出,大量浅滩裸露,迟滞航运。这种看老天脸色的盈缩变化,对巢湖通江水道濡须河的航运影响特别明显,个别河段如东龟山与七宝山之间的濡须口,枯水季节若无外力,舟楫断难行驶。
(网络图片,借用其意境)
东龟山,古称濡须山,原建濡须寺,存楹联“日曜三竿,到处湖光海色;峰青一点,飞来竹影松声。”现仅存明代魁星塔,俗作“龟山锥子”,为“巢邑儒学之巽峰”。七宝山,曾以“七宝烟霞”入选巢县八景,后颓废。曹魏时期,濡须山为东关,七宝山为西关,两关对峙为险,曹操屡屡出兵于此,均未逞其志,他在船头望着朝气蓬勃的孙权,怅然叹息:“生子当如孙仲谋”。前人龚相《过东关》诗即凭吊此事:“南北安危限两关,奔流一去几时还?凄凉千古干戈地,春水方生鸥自闲。”
兵家相持的险隘转眼烟云落寞,水上运输的鬼门关“濡须口”屹立古今,始终是水上交通的瓶颈,必须借助外在的人力才能通过。于是,以背纤养家糊口的群体应运而生。当地至今流转:“船过背纤石,家书报平安”。即由此而来。纤夫们风里来雨里去,一日重复一日、一代传承一代,默默地把背纤当作家传职业。但本土人民“性惮远涉”、“风俗淳厚”,习于农耕而耻于商贸等事,他们见到舟船习惯性地拉了就走,非但不讨论价钱,连人家走还是不走也不询问,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过往客商交口称赞:“濡须口的纤夫——搭到就背”。后来,发达的陆路交通取代了水运,且上下游先后建起了巢湖闸、裕溪闸,河湖水位常年保证通航,背纤行业彻底消失,唯余一两句俗言俚语,引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