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银山智人
银山智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72
  • 关注人气:1,3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来附会有巢氏

(2012-09-18 18:17:41)
标签:

安徽

昂云

巢湖

银山智人

有巢氏

分类: 巢湖演义

兴来附会有巢氏
(凌家滩的龙)

《遁甲开山图》记载:石楼山在琅玡,昔有巢氏治此山南。后人据此产生两种不同见解,一者以为有巢氏治在山西吕梁,另一断定有巢氏治在山东琅琊。项峻《始学编》说:上古皆穴处,有圣人出,教之巢居,今南方巢居,北方穴处,古之遗迹也。《韩非子·五矗》: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本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从项峻、韩非二人的论述看,我们首先可以否定山西吕梁说。太湖山南麓的凌家滩古城遗址被发现以后,个人认为有巢氏治所,当在巢湖东部的凌家滩,山东琅琊说也可排除,不予采信。

  

凌家滩,在巢湖东部太湖山南麓,是一处距今五千多年的新石器晚期聚落遗址,遗址内残留丰富的住、葬、祭等人居遗迹,以及大量的石、玉、陶等精美器物,占地面积巨大、文物等级极高,被史家称为目前中国最早的城市。吕思勉在《中国民族史》中说:巢、燧、羲、农,及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事迹较可凭信者,必在距今五千年前后也。这里,能与凌家滩联系上的是“巢”,是有巢氏部落,自古相传现在的巢湖流域即有巢氏部落领地,有巢氏部落理应曾在湖畔太湖山等地生产生活。太湖山南麓巨大的高级别城市遗址的事实,使人相信“昔有巢氏治此山南”。尽管太湖山古名失考,无法料知可曾称为“石楼山”,但它不影响凌家滩作为有巢氏治所的推论。

 

巢湖流域,与洪泽湖、太湖等长江下游一带,远古属于东夷生活的地区。蚩尤问鼎中原失败后,东夷与九黎一起归顺炎黄部落,在各族的交流融合过程中,逐渐产生形成出后来的华夏文化,并壮大为独特的华夏文明。古史中黄帝“构木为巢”的记载,实际是指胜利的炎黄部落汲取了落败的有巢氏部落巢居经验,综合改良了北方穴居,进而推动宫室建筑迅速形成。那个时候,各种发现与发明成就带来的荣誉,只能由具备名望地位的酋长承载,所以,史上存在黄帝发明巢居的说法,从而造成争议。这种争议,证明部族之间的不断融合,带来积极的成果。东夷中也有一部分族众部族观念强烈,不愿意臣服,他们先后迁徙到了越闽、粤桂等地,并继续创造了良渚等新石器晚期文明,其后裔或恐现今的苗、畲、壮乃至安南人等,亦未可知。而有巢氏的发祥地凌家滩,则随着有巢氏部落的衰亡而败落。期间不排除巢湖流域同时发生自然灾害,如出蛟、江夺、湖泛等水灾,巢湖流域盛行龙的故事、陷落的传说,似是旁证——人与自然共同作用,最终导致凌家滩变成了谜团。

 

有巢氏部落衰亡了,但黄帝对有巢氏部落的族众并未赶尽杀绝。尤其是蚩尤死后,天下一时不稳,黄帝“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准许各族就近安置,这使得少数有巢氏族裔得以安居黄淮、淮南一带。到黄帝孙子的孙子尧作天下共主时,尧曾要揖让天下,因之流传“许由洗耳、巢父牵牛”的典故,其中巢父,即有巢氏部落的后世裔孙之一。至尧禅舜、舜让禹,有巢氏后裔仍余一方势力,禹王还在有巢氏故地建立南巢方国,其城址在今巢湖市向阳路东北角。《古本竹书纪年》载:“夏桀逃南巢氏。”南巢氏,即有巢氏族裔的方国南巢。夏桀穷途末路时逃奔南巢,渊源必是故旧情怀;方国敢于收留落难帝王,叫板商汤,有夏朝崇尚忠义的背景,也是一种资历的体现。只是有巢氏此时接纳夏桀,固然出于本份道义,却违背潮流,意味着保守落后,保守落后当然不能持久。从商初夏桀投奔,到周朝建立,有巢氏族裔基本没有大的动静,至春秋时楚国吞并南巢,有巢氏族裔彻底失音,本质上意味着消失,这是偏安一隅的必然。

 

有巢氏部落落败失势、南巢方国衰微消亡,族裔迫于社会动荡散落各地,他们有的以有巢氏部落为姓,有的以南巢方国为姓,中国的百家姓中从此多了一个“巢”姓,郡望在黄淮一带的徐州地区,即楚郡、楚国故地,氏族中历代名人的籍贯也以江苏为多,隐约传递着该姓远祖的点滴信息。而在有巢氏故里,南巢覆灭之后,秦代置居巢县,汉代出现巢湖一名,隋代有巢湖、巢县,唐代设巢州并命名巢山……巢之称谓一脉相承至今依然,可谓与华夏文明共生共长、并成为华夏文明组成部分的地域文化。逢凌家滩古城遗址缓慢地揭去面纱,它必将明白无误地告诉世人:有巢氏的发祥地在凌家滩、有巢氏的治所在凌家滩!有巢氏的旧日辉煌或将重放光芒,还是在凌家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