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用“小动作”防记者
(2010-04-09 19:38:19)
被誉为创造了矿难救援史上奇迹的王家岭矿难事故,如今又在继续创造新的“奇迹”,这就是在私下做“小动作”。山西方面对救援现场的控制越来越严格。除连换了3次通行证外,在通往王家岭煤矿的路上,还设有3道关卡防家属防记者。在河津市,的士公司6日就特意交待司机不要载记者去王家岭煤矿。在通往王家岭煤矿的唯一路口设置了重兵把守,家属和一般记者(除中央媒体外)一律不准进去。(《长江日报》4月8日)
记者不受矿方欢迎,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要么记者采访妨碍了救援工作,要么救援内容需要保密。如果记者真的“碍事”,应该驱除所有的记者。而报道中说得明白,中央媒体的记者可以进去采访。显然,不是记者的采访妨碍了救援工作。看来,一定是救援过程中有什么隐私的东西需要隐瞒。媒体的数量越少,同一口径越容易;记者多了,难免有拒绝矿方保密要求的记者,那样必定有人尴尬。尴尬的可能不是记者,而是刻意想隐瞒什么东西的矿方,当然也包括地方政府。对此,网上议论纷纷:“救人这么伟大的事还需要保密?”“设置关卡防记者防家属,这本身就是宣布:矿难和矿难施展的救援工作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还有见不得人的‘猫腻’。”“怕救的人加死去的超过153被曝光了没办法交代。”“不敢公布全名单,是怕虚报了吧。”
在一个政府信息公开已经纳入法治的时代,像汶川大地震那样的灾难尚且允许中外记者自由采访,为什么王家岭矿难就这么心虚呢?如果你觉得有什么国家秘密,可以公开拒绝媒体报道。口头上不拒绝记者的采访,在私下里叮嘱出租车公司的老板拒载记者去矿难现场;在沿途设置关卡,拒绝记者进入矿区。这种拒绝媒体的“小动作”未免太可笑,和影视剧里那些下三滥惯用的伎俩没啥区别,逼着记者像余则成似的,使用非正常方式进入矿区,逼着他们秘密采访。这种“小动作”,显然不是一家煤矿所能玩得转的。矿方可以疏通出租车公司老板的关系叮嘱出租车司机拒载记者去矿区,或者花钱“补贴”出租车公司及其司机,但矿方没有能耐调动警力来检查进出的车辆。可见,防记者的“小动作”玩得既阴又狠,假如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急于瞒着媒体和公众,防记者断然不至于到了密令出租车司机拒载记者进王家岭煤矿的地步。
历史证明,重大事件的真相是隐瞒不住的,凡是刻意隐瞒真相的单位和个人,注定要难堪的。王家岭煤矿拒绝公布被救人员的名单,害怕记者去打探这些消息。事实如何?4月8日的《长江日报》依然公布了部分名单。与其防记者耍把戏,不如坦诚做事。否则最终尴尬的只能是自己。网友说得好:“不进行检讨反省,反而诸多小动作,媒体自由及人民的知情权呢?”
http://www.art1.swust.edu.cn:1188/baokan/2010-4-8/XiKePingLun-HeBiYong-XiaoDongZuo-FangJiZhe.htm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