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民节缘何遭遇尴尬

(2009-09-17 00:51:46)
标签:

杂谈

    “2009年9月14日上午9时14分,来自全国各地的网民相聚在北京最高地标建筑——中央电视塔,共同庆祝‘首届中国网民文化节庆典’的举行。”14日,在中国网民节官网上出现了这则消息。然而,首个网民节却遭遇尴尬。在各大论坛网站上,几乎无人讨论这个节日,异常冷清。(《济南时报》9月16日)


    上网的人不知道“网民节”是个啥东东,不少人感慨自己“被节日”了。网民节的尴尬,会不会随着举办次数的增加而热闹起来?对不起,在这个问题上笔者的态度比较悲观。


    真正的传统文化节日,虽然在节日形成过程中离不开上流社会的引领,但从来不是炒作和规定出来的,而是自然形成的产物。没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所谓的“节日”无非是少数人自娱自乐的游戏而已。举办“网民节”的倡议,据说是50万网友投票支持的结果。即便这个投票没有任何技术造假的成分,50万人的投票便可以竖起一个节日,也是件非常冒险的事情。中国的网民有多少?截止到今年6月底,已经达到3.38亿人。50万张赞成票相对于3.38亿这个基数来说,676:1的比例,未免过于微不足道了吧?我就不信,一个不成比例的节日,即便庆祝者站得再高(这次已经站到了北京的最高地表建筑上了),他们一挥手,网民还会跟着走?


    但凡节日,赞成人数还不是最终决定因素,核心问题是有值得庆祝的实质性内容。春节以家人团圆为主题,清明是祭奠先人为主题,中秋以赏月为主题,这些主题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网民节”的主题,据说是纪念1987年9月14日我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这个日子确实值得铭记,但这是互联网史和科技史上可以留下一笔的事件,至于普通的网民,未必需要发扬“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精神,对这个特殊的日子年年感恩。有道是“吃鸡蛋不问哪知母鸡下的蛋”,同样,对电子邮件的发明者来说,他们的发明创造是为了造福人类,造福人类并不需要受益者年年对他们的发明成果表示感谢。一个被要求感恩的节日,缺乏伦理精神,注定有夭折的那天。“网民节”的创意错了,“生日”非常冷清,还被网民批评“被节日”,这样的直觉,第二个“网民节”(如果还有的话)估计也不会减弱。一个遭到网民反感的节日,能存活多久,实在是个问题。


    网民节遭遇尴尬,在于这个节日是想当然的产物,缺乏真正的文化内涵。为节日而造节,遭到现实的无情打击,不值得稀奇。其实,如果孕育“中国网民节”的“爹娘”们懂得世界上没有专业的网民,网络也不是真正的现实世界,就不至于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了。“网民节”,还是甘当流星,昙花一现,就此罢手吧!

新闻链接:http://jnsb1.e23.cn/html/jnsb/20090916/jnsb8673773.html

 http://art.swust.edu.cn:1188/baokan/2009-9-16/XiKePingLun-WangMinJieYuanHeZaoOuGanGa.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