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拿什么来公祭?

(2009-09-13 21:31:52)
标签:

杂谈

    “伏惟舜帝,伟哉圣祖!”8日上午,2009年湖南省公祭舜帝大典在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举行,这是2005年以来省政府举办的第二次祭舜活动。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毛致用参加公祭大典,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主祭,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于来山主持祭祀活动。(《长沙晚报》9月9日)


    从黄帝、尧帝再到舜帝,华夏民族的缔造者们逐步重新回到官方尊崇的视线之内,地方政府以公祭形式追念先人的大型活动,此起彼伏。公祭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大仪式,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继承并发扬这个传统并非不可。至于如何继承公祭传统,则值得商榷。近年来一些地方搞的大型祭祀活动,颇有演戏的味道,从服装到道具,在形式上复古,很少吸引眼球。还原古代的公祭场面便是对传统的继承?我颇为怀疑。关于这一点,笔者曾写下《公祭何以乱哄哄》的小文予以讨论。从湖南省政府这次推出的公祭舜帝活动,促使我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思考地方政府的公祭活动,这就是今天我们该拿什么来公祭?


    湖南的这个公祭活动,“在鸣炮击鼓,向舜帝敬献三牲、五谷、百果之后,全体人员肃立,向舜帝铜像三鞠躬。随后,周强恭读了祭舜帝文,读毕将书写祭文的帛书置于香炉焚烧,帛书化为袅袅青烟,告慰始祖先灵”。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祭品是传统的三牲、五谷、百果,最隆重的祭品当属写有祭祀文字的帛书了。对于公祭的组织者和参演者来说,这样的祭品可谓遵从传统,无可挑剔。然而,对于旁观者而言,这样的祭品似乎并不够重量。如果舜帝在天有灵,几年来来遍尝世间的三餐食品,是否会有真正的“食欲”?选择拿得出手的祭品祭奠舜帝等中华民族的开创者们,显然是需要慎重再慎重的事情。


    也许湖南公祭活动的组办方该说了: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说说该拿什么来祭祀华夏的先帝们?恕我直言,文言文的祭文文辞优美,怎奈不是今天的口语,看起来很美的文字听起来未必轻松,文绉绉的祭文有造作之嫌。三牲、五谷和百果是传统的祭品,这样的祭品在古代应该还算珍品,在今天应该是民间的日常食品,既然是公祭,政府的祭品再用这些日常食品未免太吝啬了点吧。请别误会,俺没有奢侈的意思,只是觉得真正的公祭,其祭品应该是政府的政绩和民众的口碑,这才是真正可以拿来向祖先交代的东西。舜帝在位期间,做出的政绩起码得到了民众的肯定。此外,他还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记》称“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即是例证。如此说来,公祭的前提是有政绩、有足够的政绩来向被公祭的先祖一个交代,而不是简单地穿着古装、手捧黄色丝绸写就的祭文,读完便算公祭了。如果公祭真的这么简单,三年一小祭、五年一大祭,没有什么意义,这样的祭祀可以像老太太逢初一和十五磕头烧香那样,一个月祭奠几次的。


    国富民安,是最大的政绩。即便不用兴师动众烧香祭奠,三皇五帝们也会点头称是的,为他们的接班人的能力而赞叹。假如政绩还不充分,再隆重的祭祀,也不是演戏,缺乏真正的价值。

新闻链接:http://news.sohu.com/20090909/n266571447.shtml

 

http://art.swust.edu.cn:1188/baokan/2009-9-9/XiKePingLun-NaShenMaLaiGongJiA.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