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40岁的大一新生泼点凉水

(2009-09-09 00:00:24)
标签:

杂谈

    现年40岁的王彦平,放弃高薪的公务员工作,从青海地震局辞职,在今年的高考中以510分的成绩考上西南大学,被外语学院录取为免费师范生。他说,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希望毕业后能够任教,并表示愿意去偏远地区教书。(《重庆晚报》9月8日报道)


    高龄大一新生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从网上的反响看,基本上持支持态度。作为一个大学教员,我对此的看法有些相反。西南大学无法剥夺王彦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不过,王彦平的做法可以挑战传统却不宜盲目复制。如果误以为这是一种喜人现象,那就错了。事实上,不顾家人强烈反对的40岁大一新生,其现在的选择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值得商榷。


    从学习的角度说,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不同,大学虽然也是传播知识的地方,但大学的知识传播侧重于知识面的扩展和学习方法的训练,大学老师不是学生的拐棍,只是知识的引导者。这种教育是针对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设计的,不足或其超过这个年龄段,未必适合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明白了大学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场所,需要是逐步丢开老师这根拐杖,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己主动从书籍里汲取营养,大学的神秘感也就不存在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古人已经意识到人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其所担负的责任和所达到的基本能力也有明显的区别。40岁的人,并且是一个在政府部门供职多年的公务员,多年的磨练,应该练就了基本的自学能力,没有必要再去高校接受年轻人阶段必须经历的训练。王彦平执意到大学读本科本身表明,他缺乏基本的自学能力,缺乏独立爱考的能力。作为他个人的选择,我们不必干涉,但从他的“豪言壮语”来看,毕业后立志当老师却万万使不得。一个到不惑之年还需要靠学校和老师搀扶的“大学新生”,他真的一朝为了人师,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位未来的准王老师能教授得了吗?


    站在家庭和社会的角度说,40岁重新读大学也很成问题。人到中年,是家庭的中流砥柱,夫妻双方的父母需要赡养,妻子儿女也需要关怀。忘记了不同人生阶段的使命,和大学生不好好学习一门心思搞恋爱、做买卖一样,主动要付出代价的。王彦平的“执着”,恰恰说明他是个不负家庭责任不尽家庭义务的男人,这样的男人不是大学精神倡导的。同样,对社会来说,中国高等教育资源还不充裕,众多的适龄考生被挡在了大门的门外,王彦平的优异成绩对应届高考生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这种做法虽然不违法,却含有不道德的因素。对国家来说,公务员不安心工作,不懂得报效国家,几十年的财政钱等于白投在了王彦平的身上。对家庭、对其他考生、对国家的不孝、不公、不忠,不是迂腐便是自私,我们该以批判的眼光打量这位40岁的大一新生,而不是赞许或简单地以追求“幸福”、实现“梦想”来简单地支持!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9/0908/03/5ILLICE600011229.html

http://art.swust.edu.cn:1188/baokan/2009-9-8/XiKePingLun-Gei-40-SuiDeDaYiXinShengBoDianLiangShui.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