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鲁迅故居而“呐喊”

(2009-08-21 11:43:05)
标签:

杂谈

   在舆论的压力下,梁思成和林徽因故居最终免于被拆迁的命运。近日,北京35中新址地块拆迁工作启动,一座诞生了《阿Q正传》、承载过周氏兄弟恩怨的四合院八道湾胡同11号——鲁迅和周作人的故居即将拆除,据了解,50年时间,北京80%的四合院消失。(《中国青年报》8月20日报道)


    北京决心向现代化大都市迈进的决心没有错,将“现代化”错误地理解成建筑物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除了暴富的开发商们哈哈大笑以外,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笑得出来?现代化是思想的现代化,是文化的现代化,是精神面貌的现代化。纵观现在我们倡导的“现代化”,不得不非常遗憾地承认,我们崇尚的是建筑物的现代化。问题在于,如果现代化的含义真的如此简单,翻开历史的记账本,哪个时代不都曾现代化过?所不同的,无非是现代化的力度大小有别而已。现代化是一种改造世界的社会意识,如今由开发商们开着推土机建设的“现代化”,建造的是一座座“钢筋水泥森林城市”。这样的城市,其生命力再长,相对于历史岁月来说也不过是过眼烟云。这些“现代化”成为遗址的那天,也就是坚硬垃圾遍地、无处可堆积之时。如果知道了当下每个城市日新月异搞出的所谓“现代化都市”只是半个多世纪以后的垃圾场的话,基本就可以确定开发商们的丰功伟绩是多么廉价了。


    然而,开发商们的这个所谓的现代化都市建设者,他们并不是简单的建设者,更是文化的破坏者。“文革”已经被否定,但建筑领域的“文革”,如今还在轰轰烈烈开展着。被建设部门和拆迁单位判了“死刑”的鲁迅故居,不过是“建筑文革”的一个准牺牲品而已。有人觉得鲁迅过于“年轻”,不是历史文化名人,其居所不具有文物价值;有人说鲁迅居所不少,不可能全部保护;有人说鲁迅的这个故居是“五四文学最牛宅邸”,堪称五四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第一故居”,有保留的必要。其实,这只是就事论事而已。现在遭到摧残的何止是几所有文物价值的名人故居,而是历史文化城堡已经被从“肉体”上消灭了,留下的故居和原始风貌的东西,充其量是开发商们乘胜追击、清扫战场的一个“路障”而已。历史遗址,成了城市现代化建设者们的绊脚石,这才是当今中国最大的问题。我们不是不知道历史文化的价值,而是这些故居等遗址在城市法人代表和开发商的秤盘上权衡后相对廉价的问题。利益,政绩的利益和金钱的利益,比名人故居值钱多了。有网友模仿鲁迅的口吻:“‘终是敌不过开发商的钱的’,鲁迅先生说道。”在这些人的思维中,没有历史,没有内涵,偏好千遍一律的城市模样。最终,不把北京变成深圳,变成深圳的姊妹城,大约是不会甘心的。


    昔日,鲁迅的《呐喊》是泣血的祝福;如今,舆论也在泣血祝福北京:“北京因这些建筑彰显厚重的文化底蕴,它们不仅是北京的,也是全中国人民的,更是世界的,全国人民求求你们啦:手下留情吧!”
    救救历史,救救文化,文化的刽子手们,放下你们的屠刀!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09/0820/04/5H4PNFM20001124J.html

http://art.swust.edu.cn:1188/baokan/2009-8-20/XiKePingLun-WeiLuXunGuJiEr-MaHan.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