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屈奖”的逻辑悖论
(2009-02-16 13:46:39)
标签:
杂谈 |
奖励的名目繁多,最另类的当属一种被称作“委屈奖”的东西了。城管对于在街头受了小商贩的气,公务员受了情绪激动的市民的气,当老师的受了学生的气,这些“弱势群体”的上司听说了,连忙进行精神加金钱抚慰,于是摆弄出一个所谓的“委屈奖”。每逢春运期间,据说铁路员工也很弱势,于是铁路部门设置个“春运委屈奖”,抚慰那些受旅客欺负的铁路员工。2月13日,中国新闻网的记者从成都铁路局了解到,四川广元市火车站为鼓励员工在春运中顾全大局,即使受委屈也要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专门设立了“委屈奖”,目前共有8名铁路员工收到了奖励。
评说有点刺眼的“委屈奖”的是与非,需要从解剖“奖”字开始。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奖”的解释是:“嗾犬厉之也。”段玉裁注曰:“‘嗾,使犬声也。’厉之,犹勉之也。”用现代汉语说,“奖”的本义就是“驱使狗猛进”,后来逐渐引申为“劝(使)”。探寻“奖”的初始意义不是咬文嚼字,而是为了给奖励制度寻找合理性。对照这两个基本义,某些行业部门设置的“委屈奖”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因为这个奖项既不是对一般人的鞭策,也非劝导受奖人弃恶从善,只是对他们委屈的一种回报而已。
说到委屈,从古至今,活在世上的哪个人没有受过委屈?为什么同样是委屈,偏偏只给极个别受到委屈者颁奖,是这些人受的委屈比窦娥还冤,还是他们的委屈从本质上比较独特?撇开城管部门对于的“委屈奖”不说,铁路部门的委屈奖便合理吗?广元火车站站长朱强说,设立“委屈奖”的目的就是为了理解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困难,疏导他们的情绪,激励他们保持服务热情。而我们不妨再来听听网友对春运委屈奖的反应:“那些没买上票、回不去家的,发啥奖啊?”“花钱买票挤成一堆的乘客,抱着大包小包行李被你驱赶的旅客就不委屈?”“铁道部应该给全国人民发奖,奖项就是春运拥挤奖!”
决定颁奖者振振有词,反对颁奖者也是满腹苦水。一般来说,合理的奖项很少受到质疑和批评。舆论反响强烈的奖项,很可能自身出现了问题。所谓的“春运委屈奖”,大抵就是这方面的典型。除了卧底从事情报搜集的特工,其他行业的委屈,应该算不上真正的贡献。奖励的本质在于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对作出突出贡献者进行再分配,委屈多属于纯精神方面的感受,很难用贡献的标准来衡量。举例来说,一个人只要坚定了信念,在对信念的追求过程中即便遇到阻力,比如旅客的情绪激动或者言语粗暴,只要他们觉得值得便不能算是委屈。相反,只有那些习惯于计较个人得失的人遇到一点脸色和难听的话语,便自以为很委屈。为着这个委屈,单位不奖励点什么便很不乐意,甚至扬言不表示一下便不干了。可见,委屈是一种心境,是一种内在式的自我暴力,鼓励不得,更奖励不得。“春运委屈奖”,存在逻辑悖论,缺乏合法性,受到舆论的责问和批评,怨不得别人苛刻。诚如网上议论的那样,乘客从买票到进站、上车,从在车厢内的苦痛到出站,一次出行受的委屈多少,铁路部门可曾计算过?谁给这些人颁奖了?相比之下,除非铁路部门的服务非常周到,服务设施和措施非常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乘客对乘务员撒气,乘务员才算受了真正的委屈。否则,委屈人人有,为何奖励小而少的委屈,无视普遍而极端的委屈呢?这种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做法,显然是非人道的。
委屈奖的实质是矮化、丑化接受服务的群体,借机抬高表面受到委屈的部门,焉能赢得民心?奉劝那些委屈奖的颁奖部门,与其招摇造势地颁发委屈奖,不如冷静分析一下本行业、本部门的工作不足,寻找自己委屈的原因,这才是改善服务的人间正道!
http://www.swustxwx.net/baokan/2009-2-14/XiKePingLun-WeiJueJiang-DeLuoJiBeiLun.htm
评说有点刺眼的“委屈奖”的是与非,需要从解剖“奖”字开始。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奖”的解释是:“嗾犬厉之也。”段玉裁注曰:“‘嗾,使犬声也。’厉之,犹勉之也。”用现代汉语说,“奖”的本义就是“驱使狗猛进”,后来逐渐引申为“劝(使)”。探寻“奖”的初始意义不是咬文嚼字,而是为了给奖励制度寻找合理性。对照这两个基本义,某些行业部门设置的“委屈奖”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因为这个奖项既不是对一般人的鞭策,也非劝导受奖人弃恶从善,只是对他们委屈的一种回报而已。
说到委屈,从古至今,活在世上的哪个人没有受过委屈?为什么同样是委屈,偏偏只给极个别受到委屈者颁奖,是这些人受的委屈比窦娥还冤,还是他们的委屈从本质上比较独特?撇开城管部门对于的“委屈奖”不说,铁路部门的委屈奖便合理吗?广元火车站站长朱强说,设立“委屈奖”的目的就是为了理解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困难,疏导他们的情绪,激励他们保持服务热情。而我们不妨再来听听网友对春运委屈奖的反应:“那些没买上票、回不去家的,发啥奖啊?”“花钱买票挤成一堆的乘客,抱着大包小包行李被你驱赶的旅客就不委屈?”“铁道部应该给全国人民发奖,奖项就是春运拥挤奖!”
决定颁奖者振振有词,反对颁奖者也是满腹苦水。一般来说,合理的奖项很少受到质疑和批评。舆论反响强烈的奖项,很可能自身出现了问题。所谓的“春运委屈奖”,大抵就是这方面的典型。除了卧底从事情报搜集的特工,其他行业的委屈,应该算不上真正的贡献。奖励的本质在于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对作出突出贡献者进行再分配,委屈多属于纯精神方面的感受,很难用贡献的标准来衡量。举例来说,一个人只要坚定了信念,在对信念的追求过程中即便遇到阻力,比如旅客的情绪激动或者言语粗暴,只要他们觉得值得便不能算是委屈。相反,只有那些习惯于计较个人得失的人遇到一点脸色和难听的话语,便自以为很委屈。为着这个委屈,单位不奖励点什么便很不乐意,甚至扬言不表示一下便不干了。可见,委屈是一种心境,是一种内在式的自我暴力,鼓励不得,更奖励不得。“春运委屈奖”,存在逻辑悖论,缺乏合法性,受到舆论的责问和批评,怨不得别人苛刻。诚如网上议论的那样,乘客从买票到进站、上车,从在车厢内的苦痛到出站,一次出行受的委屈多少,铁路部门可曾计算过?谁给这些人颁奖了?相比之下,除非铁路部门的服务非常周到,服务设施和措施非常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乘客对乘务员撒气,乘务员才算受了真正的委屈。否则,委屈人人有,为何奖励小而少的委屈,无视普遍而极端的委屈呢?这种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做法,显然是非人道的。
委屈奖的实质是矮化、丑化接受服务的群体,借机抬高表面受到委屈的部门,焉能赢得民心?奉劝那些委屈奖的颁奖部门,与其招摇造势地颁发委屈奖,不如冷静分析一下本行业、本部门的工作不足,寻找自己委屈的原因,这才是改善服务的人间正道!
http://www.swustxwx.net/baokan/2009-2-14/XiKePingLun-WeiJueJiang-DeLuoJiBeiLun.htm
前一篇:“房屋券”倡议何以遭耻笑?
后一篇:《梅兰芳》没能走出国门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