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必须奉命“捧场”?
(2008-10-20 11:41:57)
标签:
杂谈 |
文山会海算得上我们多年的老传统了。会多已经让人畏惧,可怕的是不少会议的组织者命令要求与会者必须是各个部门(单位)的一把手,麻烦就更大了。每个只有一个“一把手”,问题是,撞车的会议经常有。在人类的技术尚且不能达到“分身有术”之前,接到会议通知的单位负责人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是奉命亲自捧场,要么找人替自己参会。虽说后一种情况早已变成官场的“潜规则”,但这个“潜规则”在重庆奉节碰了大钉子。
在18日和20日晚7时50分的重庆奉节县电视台新闻中,该县25个部门“一把手”将先后公开作检讨,每人30秒,检讨内容是找“替身”参加10月17日的重要会议。10月17日,该县召开全县重大项目暨乡镇“10+1”工程建设大会,要求全县110多个单位“一把手”参加。(《重庆晚报》10月20日报道)
在奉节的领导看来,下属找替身开会,显然是“糊弄”自己。勒令这些不恭者在电视荧屏上作检讨,目的在于教训一下这些敢奉命不去捧会场的下属们,以达到整顿“会风”的目的。该县的党史办、县志办、银监办、法制办、县教委、经委、科委等25家单位,因为没有奉命去捧会场,最终必须奉命在电视公开检讨。说是像全县群众检讨,其实是在向那天的会议主持者道歉。
检讨者“违反”了会议纪律被罚在电视上作检讨,暴露出的问题不是检讨本身,而是会议的合理性应该受到质疑。在通讯技术尚不发达年代,召开会议上演人海战术,召集大批的人员集中起来开会,倒也无可厚非。现在什么年代了,即便是欠发达地区的县市,电话和网络已经健全,从技术层面已经为会议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会议是一种信息发布和传递,在信息时代,这样的信息发布和传递是否还有必要延续传统的人头会议,显然日益受到质疑。如果能以电视电话和网络视频形式召开的会议,还有必要强行要求各个单位派人亲自参加会议吗?尤其是县区单位,乡镇分散,参加一次会议的费用虽未必可观,但累计起来浪费的汽油和其它费用,依然不是一笔小数目。这样的浪费,显然是在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唱反调。像奉节这样惩罚找替身开会的单位,更是将反调唱到了极致。如果这个推论没有错的话,那么,真正该道歉的恐怕不是那些找替身和缺席的单位一把手,而是奉节县委、县政府的一把手了。
开会要求所有单位的一把手必须奉命亲自捧场,是一种典型的官僚主义作风。官僚主义在西方的语境里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这个词之所以在我们这里被涂抹上浓浓的贬义色彩,该反思的是我们的官员们。西方的官僚主义只是行政程序繁琐的代名词,而我们这里的“官僚主义”已经不是单纯的程序繁琐问题,而包含了封建家长制的遗风在内。比如,那些被要求开会的单位一把手出差,找助手去参会,仍然被要求电视检讨,理由同样是没有“服从组织安排”。组织安排,真的如此神圣?组织召开的会议,真的神圣到一把手不去聆听便是对会议组织者亵渎的地步?如果会议没有那么神圣,强迫一把手没有与会的单位电视检讨,不是封建家长制的做法又是什么?
“首先应该弄清楚,这些所谓的‘领导’是向谁作‘检讨’? 向普通的老百姓吗? 肯定不是,
因为参加会议的和组织会议的没有一个普通百姓。”“电视上作检查不仅是‘作秀’问题,而且是越权、侵权,有何法规依据?同时又是严重的形式主义作怪!”网上一片的批评声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电视道歉的民意指数。
改革会议,尽可能通过网络传播会议内容,以达到节约时间、节约经费、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乃大势所趋。而死抱着天天召开“重要会议”旧思维的地方官员,该醒醒了。你们有时间讲话,别人未必有时间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