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明评说
海明评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821
  • 关注人气:19,4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赈灾账,明细讲

(2008-02-04 12:01:11)
标签:

杂谈

 

为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2月2日晚,广西电视台与广西地区红十字会联合举办《爱心奉献 风雨同行》大型赈灾晚会,倡议社会各界及爱心人士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伸出援助之手,在新春佳节前,给身处冰雪严寒中的父老乡亲送上关爱,带去温暖。2月3日晚,该台重播了这场晚会。(中新社2008年2月3日)


2月4日的新闻中披露,截止目前,广西受灾人口高达1365万。如此庞大的受灾群众,急需八方支援。从央视到地方台,以不同的形式举办赈灾电视晚会,为灾区募集款项,是电视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写照。这样的“及时雨”做法,值得肯定。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地方台举办的赈灾晚会上,有些赈灾账,说得模糊了点。比如,广西电视台的《爱心奉献 风雨同行》上,主持人在报一些单位的赈灾捐赠时,安排捐赠大户的代表举着红色的捐赠款项的牌子登台,牌子上写的赈灾款额,确实感人至深。然而,等到主持人介绍时,有几户的捐款数字,“变成”了具体的药品或者别的物资……


赈灾,有钱出钱,有物资的出物资,只要能够为灾区人民有益,现金和物资均可的。不过,在赈灾晚会现场公布时,最好还是写清楚、报准确捐赠的形式,是钱款还是物资。含糊不清,以后公众(尤其是灾区地区的群众)对赈灾款项发生质疑,将直接影响到赈灾晚会的公信力。譬如,捐赠药品的企业,公布时先说捐赠了哪个品种的药品多少,然后再折算成相应的货款,这样,既实事求是了,又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误会。遗憾的是,类似的拿物资充当现金金额的捐赠,并非一起。是捐赠单位要求电视台故意将物资报成捐款金额的,还是电视媒体为给观众打气,自行将物资“兑现”的,不得而知。不管是何种原因,赈灾晚会和观众之间的“误会”,已经或多或少地存在了。至少,笔者听到主持人的解释后,多少有些失望的感觉。


更令人疑窦丛生的是,晚会现场公布的个别捐款,不明不白,简直是个糊涂账。举个例子,广电系统的捐赠,容易让人怀疑属于“伪捐”。从省级广播电视局到省级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和广电网络媒体,主持人宣布的捐款啊,每家30万元。旋即,主持人话锋一转,声称这笔款项,将用于广电设备的维护和购买收音机等。不客气地说,当时,我的直觉是,这是在欺世盗名。因为冰雪灾害造成的广电设备损坏,在我看来,抢修、维修费用,本来就该由广电系统承担。如果将这笔款项以捐赠的名义支出,不大合适。如此一来,人们想知道:是不是广电系统不“捐赠”,便不抢修、维修损坏的广电设备了吗?


赈灾捐赠,要禁得起专业审计和历史的拷问。一场晚会的影像资料,要留给后人去备查的。所以,赈灾账,明细讲,收到的捐款和赠物明明白白告诉灾区,告诉社会,是电视工作者的义务。唯实、求实,是负责的态度。希望类似的赈灾义演晚会,把捐赠类型说清楚,挤出不属于捐赠的水分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