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曾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一句经典名言。如今,这句话似乎可以颠倒过来了:哪里有反抗、有“闹腾”,哪里就有压迫和“制闹”。
4月10日,武夷山市医疗卫生系统所属的市立医院、中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等14家医院,聘请了武夷山市公安局14位民警担任综治副院长,防止“职业医闹”及处理解决医院的安全保卫工作。(《东南快报》2007年4月12日)
医院聘请民警(不知受聘的14名民警,究竟是普通警员,还是有职位的警官)当副院长,实在是天下奇闻。“首创土特产”、“保护伞”、“真正的做贼心虚!”网上的这些评论,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入木三分。武夷山市的医疗卫生单位聘请警察当“卫士”,表面上看,新聘任的副院长是参与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这些穿制服的“副院长”的真正作用,“雇主”们并不隐讳:制止“职业医闹”,确保医院“太平”。套用一个政治术语,这些民警身份的副院长们,旨在帮助医院“维和”了,难怪有人不无嘲讽地说,“应该找国际维和部队进驻!”
民警当医院的兼职副院长,之所以令舆论哗然,不仅是这个特殊的职位不伦不类,更有违法之嫌。“医院好好学学《公务员法》吧,局长大人”、“民警是公务员,不得兼职”,类似的指责很多,想必稍微了解《公务员法》的读者,都清楚任何一个警察,都没有到任何单位兼职的资格。就是这样一个基本的常识,偏偏武夷山市警方不懂得,该市卫生系统的领导不清楚,并且成批量聘任警卫型的医院副院长,事先也不找法律顾问咨询一下,这样做是否可行,反而当成新闻来炫耀。这14家医院究竟是有了警“卫”胆子大了,还是在刻意向患者示威,不得而知。也许,二者兼而有之吧。
医院靠警察来“自卫”,与其说是“医闹”太可怕,不如说是医院过于骄横和心虚。时下,一些“医闹”让医院棘手、医生害怕,许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纵观见诸报端的一些“医闹”事件,真正的“职业医闹”,还没听说过。何谓“职业医闹”?根据笔者的理解,当是一些受人雇佣,专职从事在医院闹事的不法人员。扪心自问,这样的“职业医闹”,假设真的存在,能在一个地方长期“谋生”吗?患者张三对医院不满,“职业医闹”去闹,李四、王五等患者要出气,还是这帮“职业医闹”上阵,恐怕犯不着医院聘任民警当副院长,完全有理由报警了。事实上,“医闹”是医患纠纷的偶然产物,正因为“医闹”角色的不固定,缺乏职业性,才使得医院方面不好应对,不得不靠警方来“卫”己。
对付“职业医闹”,作为受害者的医院,直接报警就是,警方有义务维护医院的治安;消除非职业医闹,则需要医院和医务工作者树立起码的职业道德,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一下,他们的权益可否真的受到侵害。从本质上说,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患者是上帝,医院是服务商。倘若服务商将“上帝”视作“暴徒”、“潜在的暴徒”,是医院的悲哀,而不是相反。
医院聘警“卫”的闹剧,还是赶快收场吧。
前一篇:先哲真的迁怒于丹了吗
后一篇:您赞同洪战辉的辩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