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企业传统的思维方式,即赚钱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都很成功。但当我们面对另一种既有的却常常被忽视的原则时,便会发现,原来自己仅仅停留在此岸,而非彼岸。
我认为,企业家走向成功的三个阶段,第一是创业,第二是管理成熟,第三是承担广义的社会责任。现在应该是所有企业都迈向第三阶段,做企业公民的时候了。
我们为什么需要企业公民行为?第一,政府法规的制约。比如说由于环保,黏土不能用了,必须要用一些新的方法。第二,社会期盼以及压力。第三,企业的道德良心以及自身觉察。第四,成本的压力。能源和材料价格上升,企业不得不采用更加节能的生产方式,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第五,原材料的稀缺性迫使企业走向节约化和精细化生产。第六,创新的竞争,低能耗的科技创新会更加吸引客户。第七,企业本身的公关、营销及形象策略。第八,企业公民本身即是一个商机。
作为一个改革者、一个企业家,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困难当然有,但只有在别人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你所做的才有价值。正因为这样,越困难,才觉得越具有开拓性和挑战性。
万科做公益活动是不求回报的。当然,商业行为中的公益成分是有一定比例的,比如做12个广告牌,其中的8个用于公益活动。又比如万科成立了一个基金,因为盖房子终究是有限的,我们希望关心中低收入人群不仅仅是房子,还有社会问题比如打工仔的子女教育问题,所以我们想在这方面投入资金和有关研究人士研究诸如建立学校等公益事业。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讲过一句话:“我们的企业家应该明白,有财富没有责任,有资本没有道德,有地位没有良知,都是残缺不全的社会力量。只有财富和社会责任的结合,才能把一个赚钱机器变成一个富有影响力的阶层,才能够赢得真正的力量和尊重。”
万科希望做这样的企业,而我也希望成为这样的企业家。
目前,企业公民对于万科依然是非常新的课题,万科从资源上要重新组织,甚至从外面调用。从基层组织班子进行研究、调查、投入、评估等工作。
但如今,万科已经清晰地界定了自己的身份,自觉自愿地戴上了几年前被媒体加冕的一顶礼帽——企业公民。这顶帽子不再只是一个在加冕仪式中的道具,而要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深入我个人和万科骨髓的惯性之举。
因此2006年,万科的口号是:“变革先锋,企业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