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老虎”和“刘羚羊”不能混为一谈(322)

(2008-02-21 15:32:43)
标签:

我记录

我的生活梦想

周老虎

刘羚羊

新闻摄影

抓拍

摆拍

补拍

ps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周老虎”和“刘羚羊”不能混为一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都是涉及新闻图片造假,都是跟野生动物有关,一个是华南虎,一个是藏羚羊。从事情的缘起到目前的结果,毕竟两件事不能混为一谈。

2月12日,一个《刘为强获奖藏羚羊照片疑似造假》的帖子出现在中文摄影网“色影无忌”上面。16日,《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的摄影者刘为强在网上发表致歉声明,甘愿承担照片作假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接下来,《影响2006·CCTV图片新闻年度评选》组委会与评委会联合发表声明,宣布取消刘为强这张图片的铜奖资格,并收回颁发的证书及奖杯。再接下来,刘为强所供职的《大庆晚报》公开道歉,并声明对刘为强给予解聘处理,甚至导致相关领导为此引咎辞职。

2006年3月18日,《大庆晚报》摄影记者刘为强从大庆市启程奔赴可可西里,执行一项宣传保护藏羚羊的任务,此后付出了300多天的艰辛和努力。他无数次看到新开通的青藏铁路上有列车呼啸而过,也无数次看到藏羚羊遍地奔跑,可是偏偏等不到这两个动感的事物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里。头脑里有一个特别好的“主题”,现实中又无法“抓拍”到那个瞬间或者“摆拍”这样一个场景,很无奈。好在摄影器材的数码时代已经到来,有电脑,有Photoshop软件,于是自以为天衣无缝的拼接就这样精心操作完成了。

我们通常所说的虚假的新闻图片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事件本身造假,事情根本不存在或者错过了拍摄时机事后安排补拍,这在“主题先行”的情况下比较普遍;二是后期编辑制作图片时造假,过去是采取暗室“换头”等做法,现在是通过电脑软件对图片进行程度不同的加工。电脑技术应用于图片加工在近年来相当普遍,很多人拍了照片就修,已经成了工作习惯,他们认为要美化图片,增强图片主体的冲击力,就要把一些无关紧要的背景进行修剪。他们是否想过:什么是“无关紧要”?这种加工达到什么程度就会影响新闻图片的真实性?

说到“摆拍”和“补拍”,虽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无异于造假,但一直以来还是存在较大争议,难以彻底杜绝。毕竟,这类照片司空见惯,有的甚至成为“经典瞬间”。

众所周知,阿·艾森施塔特所拍摄的《欢庆胜利的一吻》反映的是“二战”胜利后,一个士兵在街头与一个素不相识的护士拥吻的情景,数十年来令无数人激动不已,可是若干年后当事人却道出这一幕场景完全是人为安排的。前几年,“非典”期间新婚伴侣走上街头的照片也是请两位青年人做临时演员协助完成拍摄的。

“补拍”也是需要“现场摆布”完成的,但“补”的是曾经发生过然而未能及时记录的场景,不是完全按照主观设计“摆拍”根本不存在的事件。比如抗灾抢险的场面,洪水来时拍摄对象奋不顾身抢救遇难群众,要拍的时候洪水退去,于是现场导演,镜头回放。新闻摄影是要纪录真实的历史,历史毕竟不能重演,即使摆拍得到的图片再逼真,也是虚假的。如果一定要拍摄这样的照片,建议加以文字说明,如实叙述当时的情况,发表和评奖酌情而定,不要对公众隐瞒事实真相。

藏羚羊不肯老老实实接受刘记者的“摆拍”,于是使刘记者无法领略藏羚羊受到火车惊吓四散奔逃的情景,误以为它们奔跑时总是以整齐的队列前进的,也使很多读者形成了这样一个错误的印象。

至于那张老虎图片是否年画上的纸老虎,到底有多少人在那里的森林中真的见识过那种老虎,沸沸扬扬这么久了,还没有人出来坦然道歉,或者公开给一个令大家信服的说法。我们也只好拭目以待。

 

2008-2-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