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情感空间袁枚唐明皇杨贵妃马嵬文化 |
分类: 诗词赏析 |
江山情重美人轻
——袁枚的《明皇与贵妃》
到底君王负旧盟,江山情重美人轻。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
“到底君王负旧盟,江山情重美人轻。”“君王”指的是唐明皇李隆基。“旧盟”指的是明皇与贵妃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盟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永远不要分离。
安禄山叛乱,明皇匆忙避难出逃,到了马嵬坡(陕西省兴平县西25里),“六军不发”,指责杨家误国,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被缢死。唐明皇辜负了曾经的山盟海誓,把“江山”看得比心爱的女人重要,轻易辜负了杨美人的一片深情。
“江山情重美人轻”这一句,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执政者以国家社稷为重而放弃了心爱的美人;也用来形容爱国志士为献身报国而忍痛抛弃儿女私情。
“玉环领略夫妻味,从此人间不再生。”杨玉环遭遇了唐明皇的薄情,明白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对人间的美好感情不再期盼,不再渴望。
这首诗也题为《再题马嵬》,袁枚还有四首《马嵬》,其四是:“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篇关于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叙事长诗,对于他们的生离死别,予以深厚的同情。
“银河”,天河。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
“石壕村”,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篇《石壕吏》中的那个村庄。“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石壕吏》的历史背景也是安史之乱,表现了普通百姓家破人亡的悲剧现实。
“长生殿”,华清宫的一座殿,在今陕西临潼县城东南骊山上。唐玄宗和杨贵妃有感于牛郎织女被银河分隔,七月七日在殿里海誓山盟,表示永世不分。
用不着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阻隔,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象石壕村那样老夫老妻的生离死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老百姓所承受的苦难要比统治阶级多得多呀!
这是袁枚的史观思想,多少有些说教的意味。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中年(乾隆十四年)称病辞官,退居江宁(今南京市)小仓山,筑随园,人称“随园先生”。他诗倡“性灵”(王士祯主张“神韵”说,沈德潜主张“格调”说,翁方刚主张“肌理”说),文宗骈体,是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与河北纪晓岚并称“南袁北纪”。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行世。
除了“江山情重美人轻”一句,我基本上不喜欢袁枚的诗。他的诗通俗近于白居易,似乎比白居易洒脱一些。“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句也不错。
中学的时候学过袁枚的《黄生借书说》和《祭妹文》,常常挂在嘴边上的是他的“名言”:“书非借不能读也。”而实际上,我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读借来的书。
李商隐的《马嵬二首》之二写道:“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六军驻马不前,无可奈何之下断送了贵妃的性命,当年七夕盟誓的时候还笑话人家牛郎织女不能够长相厮守。唐玄宗当了40多年皇帝,却还不如普通百姓那样能够保全自己的妻子。
还有一些诗人为杨贵妃喊冤,认为这个美丽多才的女子不过是一个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宫廷玩偶,由于唐玄宗的“始乱”而“终弃”,她也因此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其实,当时玄宗的儿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成了肃宗,他只要心甘情愿做太上皇,谁还跟他较劲?什么江山不江山的?江山也不在他李三郎手上了!
韦庄的《立春日作》写道:“九重天子去蒙尘,御柳无情依旧春。今日不关妃妾事,始知辜负马嵬人。”广明元年(880年)冬十二月黄巢起义军入潼关、下华州,唐僖宗慌忙逃亡成都,韦庄于次年立春写作此诗,借古讽今,认为亡国的罪责理应归于君主,并非由于女子误国,不由得感慨杨贵妃因此白白送掉了性命。
徐夤的《马嵬》写道:“张均兄弟皆何在,却是杨妃死报君。”据《旧唐书·张说传》,张均、张垍兄弟是玄宗亲信重臣、宰相张说的儿子,张均时任大理卿,张垍尚宁亲公主,拜驸马都尉。安史之乱中,张均兄弟未追随玄宗,而是担任了安禄山的伪职。报国报君的确是一个女子。
还是这位徐夤,在《开元即事》中写道:“未必蛾眉能破国,千秋休恨马嵬坡。”
高骈《马嵬驿》:“玉颜虽掩马嵬尘,冤气和烟锁渭津。”贵妃之死平息了马嵬政变,可是她的冤气却弥漫于天地之间。
李益《过马嵬》:“汉将如云不直言,寇来翻罪绮罗恩。托君休洗莲花血,留记千年妾泪痕。”
于濆《马嵬驿》:“一从屠贵妃,生女愁倾国。是日芙蓉花,不如秋草色。”
玄宗与杨贵妃对于歌舞的偏爱引来不少诗人的指责,称其因纵情声色而导致了安史之乱,《霓裳羽衣曲》往往和《玉树后庭花》一并被作为亡国之音。
李益《过马嵬二首(第二首一作李远诗)》:“世人莫重霓裳曲,曾致干戈是此中。”
李约《过华清宫》:“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二:“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吴融《华清宫四首》之二:“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
罗隐《马嵬坡》:“从来绝色知难得,不破中原未是人。”
郑畋《马嵬坡》:“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对于72岁的唐明皇来说,那38岁的杨贵妃,毕竟是他从儿子手中抢来,与自己相依相伴了十几年,哪里到了恩断义绝的地步?贵妃死了,于江山社稷又有什么影响?李隆基如果不是为了“做秀”表态,要想留下一个贵妃的性命何难之有?“红颜祸水”,“红颜”相伴的时候怎么都好,一转眼就成了“祸水”,全是男人说了算。
顺便提一下杨贵妃之死。白居易的《长恨歌》写道:“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唐书》的记载说是缢死,一般没有什么争议。偶尔见到其它的说法。
刘禹锡的《马嵬行》写:“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提到吞金而死。
杜甫的《哀江头》写:“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郑嵎的《津阳门诗》写:“马嵬驿前驾不发,宰相射杀冤者谁。长眉鬓发作凝血,空有君王潜涕洟。”
温庭筠的《马嵬驿》写:“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缢死应该无血,据以上提到“血”的几首诗,有人认为贵妃是死于乱兵之中的。估计是诗人的想象。
仅仅《全唐诗》中涉及杨贵妃的诗就不下百篇,后世更多。而《全唐诗》中收录杨贵妃自己创作的惟一的诗是写给她的侍儿张云容的,题为《赠张云容舞》,只有四句:“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轻盈的衣袖舞动,散发出阵阵体香,就好像红色的芙蓉花袅袅婷婷地绽开在如烟的秋色里,就好像吹拂山岭上云朵的轻风,就好像池塘边柔嫩的柳条从水面掠过。
杨贵妃和玄宗去绣岭宫游幸的时候把张云容带在身边,张云容表演舞蹈,贵妃写诗相赠,由衷得赞美这位年轻美丽的舞者。或许张云容所舞乃是贵妃亲自教授的,她的表演能够将编舞者的意念如汲泉一般涓涓引出,如风、如荷、如垂腰探水的嫩柳,贵妃的灵魂已经与张云容的舞姿融为一体。
提到杨贵妃,要说的太多,删删减减,还是忍不住絮叨几句。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到:“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看上去,杨玉环是通过采选或者礼聘的方式入宫的。
《全唐诗》有两处提到“寿王”。寿王李瑁是玄宗的第18个儿子,母亲是深得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李商隐的《骊山有感》:“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玄宗与杨贵妃游幸,寿王有意避开。还有李商隐的《龙池》:“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薛王喝醉了,寿王却清醒着,如此喧嚣热闹的宴会,寿王却心事重重,食不甘味。
关于杨贵妃的美貌与才艺,《旧唐书·后妃列传上》这样写道:“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
李白有《清平调词三首》,陈鸿的《长恨歌传》介绍了这组诗写作的情况:
开元中,禁中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数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白,妃以步辇从。诏进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乐》词三篇。承旨,犹苦宿酲,因援笔赋之。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第二首:“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妄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第三首:“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龟年捧词进,上命梨园弟子略约词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妃持玻璃七宝杯,酌西凉州葡萄酒,笑领歌,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妃饮罢,敛绣巾再拜。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他学士。
这组诗把杨贵妃的容貌与盛开的牡丹花作比,而且赞美其风韵不凡,恍如相见于仙境。楚襄王为之断肠的巫山神女比不得贵妃的香艳,汉成帝宠爱的赵飞燕经过打扮差可比拟。虽说把杨贵妃比作祸国殃民的赵飞燕让贵妃不高兴,但以身轻如燕之人相比,似乎看不出杨贵妃形体之丰腴。
唐诗中多处提到杨贵妃与舞蹈的关系,她不仅喜爱观赏乐舞,而尤其擅长表演,甚至还亲自教授梨园弟子。表演自不必说,教舞也难免要示范,从这方面来看,杨贵妃应该是体态轻盈的。
张祜的《春莺啭》写道:“兴庆池南柳未开,太真先把一枝梅。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软舞来。”春莺啭属于软舞,太真手把梅花,踏着节拍,款款而来。
白居易的《江南遇天宝乐叟》写道:“贵妃宛转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冬雪飘飖锦袍暖,春风荡漾霓裳翻。”善跳霓裳羽衣舞的杨贵妃身体柔弱到连首饰都觉得沉重,可见其轻盈体态。
王建的《霓裳词》之五还写道:“伴教霓裳有贵妃,从初直到曲成时。”这是杨贵妃陪着玄宗一起教授霓裳乐舞。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裙裾飘摇,走路都像是跳霓裳舞,其轻盈之态毕现。
杨贵妃除了擅长霓裳羽衣舞,还善于表演胡旋等舞。胡旋舞是著名的西北少数民族舞蹈,跳起来左旋右转,急速如风,在八世纪传到长安。杨贵妃和安禄山善跳此舞。
此外,杨贵妃还精通多种乐器,比如琵琶、笛子、罄等。唐明皇精通乐舞,经常自己作曲,善于演奏笛子和羯鼓,杨贵妃也对音律颇为精通,二人堪称乐舞艺术的知音。
《旧唐书·后妃列传上》:“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
杜甫的《哀江头》写道:“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班婕妤是“让辇”,杨贵妃是“同辇”。
《新唐书·后妃列传上》还提到杨贵妃喜欢吃荔枝的事:“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杜甫、张祜、韩偓、钱珝都曾以贡荔枝为题材写诗,而杜牧的诗最为知名。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之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爱吃荔枝,为了使南方的热带水果荔枝运到长安时尚且保持新鲜,遂命快马驰送,不惜劳民伤财。
白居易的《长恨歌》写:“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生女”生多少才有一个杨贵妃呵。杨家因贵妃显赫一时,毕竟未得长久,而贵妃却葬送了卿卿性命。
“江山情重美人轻”。不管江山在男人心里面占据了多少份量,美人啊,你自己要明白自己的位置!
2007-12-3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