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感动瞬间纳兰性德蝶恋花金缕曲悼亡情感 |
分类: 诗词赏析 |
不辞冰雪为卿热
——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和《金缕曲》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我真想说,悼亡这类诗词写到纳兰算是写到了极致。不能一首一首拿来跟大家分享。先说这首《蝶恋花》吧。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环和玦都是美玉。玦,半环形,有缺口。月亮圆圆缺缺,人聚聚散散,一夜圆满,夜夜残缺。月亮圆少缺多,夫妻聚少离多。月亮辛苦,人也辛苦。纳兰在他的《沁园春·瞬息浮生》一词小序中写到,他梦见不会写诗的亡妻对他说:“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难道这就是他经常对月抒怀的缘由吗?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有人解释:你要是永远像明月般美丽,即使再冰冷我也愿意用热情温暖你。这样的情意确实很美好,但其实纳兰用的是《世说新语》里的那位痴情男子荀奉倩的典故。他的妻子在大冬天发高烧,他就跑到冰天雪地里把自己的身体冻僵,回来给老婆降体温。遗憾的是他终究没能挽救妻子的性命,自己经这番折腾,很快也病逝了。退烧药的发明固然伟大,可是这样表达挚爱深情的方式我们却再也遇不到了。纳兰要说的是:要是我们之间的挚情挚爱能够如同天上的朗月,亘古明亮,那么我愿意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尘缘易断,真是无可奈何。燕子还像从前那样轻轻踏在帘钩上,呢喃对语。曾经一起隔帘看燕,软语缠绵的人却已经不在了。“说”,有人把它读成愉悦的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可是,柳永那首著名的《雨霖铃》有:“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说”是入声字,这里解释为私语而不解释为喜悦。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哀悼过亡灵,万千愁绪无休无止。梁祝殉情而死,化作美丽的蝴蝶,尚且可以相依相伴。
生命中的绝恋化为灵魂痛苦的倾诉,化为穿透时空的悲凄的呻吟,整个世界都在和他一起忧伤!也许是上天的召唤,也许是与妻子的约定,纳兰终于在他31岁的灿烂年华便溘然而逝,永诀红尘。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气质高贵、清俊不凡。
要说美男子,也许纳兰不如潘安那么出名,说到这里,您要是还想不起纳兰性德是何许人也,我只好提起另外一个名字,纳兰明珠,再加上一句,《七剑下天山》,但愿您能够会心地一笑。
纳兰性德的父亲大学士纳兰明珠权倾朝野,对于纳兰性德来说,荣华富贵,生而拥有;功名爱情,唾手可得。纳兰的出身要比潘岳高贵得多,而且他本人天资聪颖,能文能武,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精骑射,他在弱冠之年,20来岁,就赐进士出身,授一等侍卫,深得康熙皇帝宠信隆遇,常跟随皇帝巡行,可谓是少年得志,策马扬鞭,众星捧月。
可是王权倾轧下的纳兰永远是皇帝御座前一个孤独的身影,他词里说:“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弟。”他把荣华富贵都看成一种偶然。还说“不是人间富贵花。”有点像贾宝玉的“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难怪乾隆看《红楼梦》,说此言明珠家事也。
据说纳兰有一个令他钟情的才貌双全的表妹,与他情趣相投,并曾有过婚约,不幸的是,那女子后来被选入宫中。大概只是传闻,终不可考。
纳兰20岁的时候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18岁的卢氏“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温柔善良,大家闺秀。结婚后,琴瑟和谐,感情很好。可是,一场产后风却让卢氏在自己人生最美的双十年华弃他而去。
后来,纳兰续娶官氏,还有副室颜氏相伴,再后来又结识了江南才女沈宛,可谓红颜知己。他的感情生活并不困乏,但是哀歌一直在他的心底蔓延。
今天,我们细细品味他呕心沥血,掬其眼泪,和墨铸成的珍品,倾听这痛苦灵魂的呻吟,凄绝之感油然而生。
纳兰既是英俊威武的殿前侍卫,又有着风流蕴藉的才情,纳兰的绕指柔肠和钟情似海的内心世界,几百年来令人感动和叹惋。
的确,哀感顽艳的至情至性之作是纳兰《饮水词》中的精华,他的缱绻深情与无奈生离死别之间的矛盾,寄情于词,铸就了一份跨越时空的缠绵浪漫。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纳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情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认为北宋以来的词太过雕琢,终究隔了一层,他欣赏纳兰的自然真切。
忍不住还想再说一首纳兰的悼亡词。这首《金缕曲》是他在妻子去世三年的忌日写的。
“此恨何时已!”直接用的是宋代李之仪《卜算子》词的成句:“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在这里纳兰是要表达因妻子早亡产生的无尽哀思没有结束的时候。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在这落花时节,雨滴打在空荡荡的石阶上,终于在冷寂的深夜里停歇了。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雨声总给人如泣如诉的感觉。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漫长的三年过去了,你的精魂杳如黄鹤,在现实中找不到踪影。如果你的离去只是一场噩梦,那过了这么久,梦也早该醒了,你也早该回到我的身边了呀。
“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料想你之所以久梦不醒,恐怕是觉得活在人世里没什么意思,倒不如睡在墓穴里,用一抔黄土与尘世隔开,虽然冷清孤寂,却能将心中的愁苦深深掩埋。夜台就是墓穴,是天人永隔之所,那里掩埋了爱人柔弱的身体和无尽的哀愁。
“钗钿约、竟抛弃!”钗钿是定情的信物,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说好了要白头偕老,永不分离,你却不管不顾,说走就走。钗钿蒙尘,誓言灰飞烟灭。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她、年来苦乐,与谁相倚!”希望从九泉能有你的书信寄来,也好让我知道你这些年生活得怎样,是苦是乐,与谁为伴。“双鱼”一般用来指书信,古乐府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代指书信。而这鱼传尺素的期盼竟然如此渺茫。
“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不忍心弹奏你用过的旧琴,因为听到琴声会引起心中更深的悲伤。“湘弦”用的是湘妃的典故,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都精通音律,那哀怨的音符化作了青竹上的斑斑血泪。只希望来生来世还能结为夫妻,但是又怕你我命薄福浅,来生的姻缘还是不得长久。纳兰说:“知己一人谁是?已矣!”有这一位红颜知己就足够了。
“清泪尽,纸灰起。”眼泪哭干了,祭奠用的纸钱燃成灰烬,纷纷扬扬,四处飘散。
这首词字里行间饱含着相思怀叹的凄伤,令人不忍卒读。妻子的离去,使纳兰觉得“人间无味”甚于“夜台”,坟墓反而是埋藏愁苦的地方。尤其令人伤心动魄的,是他那“结个他生知己”的愿望也难有可能实现。世事无常,或许,来生再续缘,依旧是又一次的短聚而别,又一次的“清泪尽,纸灰起”。
人已隔世,情难了断。作者通过对妻子死后孤魂无依的关切,以及期待来生再结姻缘的痴想,寄托着心中无穷无尽、难罢难休的哀思。
虽然身边不乏红颜,但纳兰确实很是钟爱他的妻子,他用文字表达这深挚的怀念,希望她在另一个世界摆脱了红尘中的烦恼,怕她孤苦无依,如果有可能来生还要再相遇。
如果说他真有那样一位被选入宫中的表妹,那生离的无奈已令他哀愁无尽,这不期而至的死别就更加令他肠断欲绝!
纳兰性德表达爱情苦痛的作品随处可见。其中最使人荡气回肠、伤情动感的要数他的这些悼亡之作。这种天人永隔的悲痛,生死不渝的爱情,在纳兰的悼亡词中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
我还喜欢纳兰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有情终古似无情。”“醒莫更多情,情多更莫醒。”“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不想解释,就让这些词句在齿间、在耳畔萦回,任凭你的想像。
看到这样一段话:“一个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男子,在他的词章中不倦不悔地倾诉对感情的执著,像一道道疗伤的温泉汤药,温暖了,唤醒了,我们冰封的情感。”
我们的情感真的被冰雪掩盖了吗?温暖我们心灵的难道仅仅是纳兰的词吗?
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
泰戈尔的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其实,知道了,有时候反而隔开了更远的距离。比生与死相隔更远的是咫尺天涯。
很多人很多美好的事物,拥有的时候不曾在意,当失去的时候,才发觉“当时只道是寻常”是无法挽回的遗憾。再回首,恍然如梦。
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时候,谁会想到待浮华浪蕊都尽,伴君幽独。在平平淡淡之中,谁会意识到“明年今夜有明月,不是今年看月人。”
眩人眼目的难以盈手而握,握在手中了,再不见璀璨光华。有谁,能不被繁华遮望眼,品味出那平淡之中的至味?
悼亡,追悼的是逝去的情感。诗人所悲悼的,不仅仅是悲欢离合的渺渺无常,更是人世中最美好的事物总是最容易幻灭。
悼亡是一种深深的绝望。未亡人想要获得解脱的境界,可是耗尽一生也穿越不了漫长的苦痛铺成的幽深的隧道。
美好的感情总是如同昙花绽放,在最美的一刹那凋落,在最灿烂的瞬间毁灭。
也许美丽终究要在最美丽的时刻凋零,也许悲伤是多情人一生的纠缠。怎一个情字了得!
来生再续缘,与你共缠绵,繁华过后只愿比翼双飞。
爱情的甜蜜固然在于长相厮守,但是无论生离还是死别又都是在所难免的。爱的人离去了,我们要开始新的生活,可过去的影子还总是在眼前浮现。忘却是一种空荡荡的苦痛,记忆是一种沉甸甸的折磨。我们希望永远保有一隅记忆的空间,刻骨铭心而仍能够自拔。在回忆中寻求慰藉,在怀念中憧憬未来,哀伤而不沉沦,痛苦而仍存希冀。
生离是朦胧的月日;死别是憔悴的落花。如花的岁月在风中凋零,凄美绝伦,却令人痛彻心脾。落花憔悴,它毕竟曾经盛开,也会永远绽放在我们的心中。
好好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
无论明天的太阳是否照样升起,请握紧你今夜最真最美的梦。
2007-12-28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