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世间、情是何物?(271)

(2008-01-01 03:05:47)
标签:

我记录

情感空间

元好问

摸鱼儿

殉情

情感

分类: 诗词赏析
 

问世间、情是何物?

――元好问的两首《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尘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开篇这一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清代陈廷焯评此词:“怨风为我从天来。”真是有一种横空而来的感觉。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这两只被诗人赋予了灵性的大雁,天南地北,寒暑春秋,双飞双宿,欢乐也好,苦痛也罢,就是如此固守着一份痴情,无怨无悔。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面对突然发生的变故,暮云层叠,雪压千山,不知道身向何处。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箫鼓鸣兮发棹歌”,“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这是汉武帝《秋风辞》里的句子,提到了“萧鼓”,也提到了秋天大雁南飞。在诗人的眼中,横渡汾水的道路上曾经留下热闹的痕迹,但如今只剩下一片荒烟野树。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招魂》和《山鬼》都是屈原《楚辞》中的名篇,《山鬼》是《九歌》中的一篇,描写山中女神失恋的悲哀。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尘土。”难道老天爷也嫉妒它们相依相伴的爱情吗?真的不能相信这些曾经如此恩爱的莺莺燕燕早已化作一抔黄土。即使肉体陨灭,精神也会永存。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千年之后还会有哪位多情的诗人从这里经过,再来找寻这个埋葬大雁的所在呢?

元好问是金代的文学家,山西人。1234年,金国灭亡,他不出来做官了,在家乡隐居,专心整理故国文献,所编《中州集》是金代诗歌的总集。他号遗山,自己的诗集就叫《遗山乐府》。

这首《摸鱼儿》词有一段小序,这样说:作者元好问在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当时他只有16岁,说周岁才15岁,到并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去参加考试,感于途中所遇,写下这首《雁丘词》,但是当时写的不合格律,后来修改定稿。

到底元好问在太原汾河边上遇到了怎样的情景?让他有感而发写下这首千古绝唱。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两只大雁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其中一只不幸落入了捕网,被捕雁人给杀了,另一只侥幸逃脱的大雁却在空中盘旋着不肯离去,然后发出悲惨的叫声,触地而死。作者从这里经过,眼睁睁看到刚才发生的情景,于是他从捕雁人的手中买下这两只死雁,把它们一起葬在并州的汾水边上,还在石头上作了标记,称作:雁丘。就是大雁的坟墓。

我们想想,这两只大雁是一对爱侣,它们以为可以一生相伴,不离不弃。但是灾难降临的时候却没有任何征兆,来不及说一句告别的话,相亲相爱的伴侣就突然在眼前失去,永远永远不会再共语,再同行。当一个身影自空中坠落的时候,另一个身影凝滞了,于是,毅然追随而去,身外没有世界,从此飞梦天涯。魂兮归来,是谁独自在风雨中悲啼?逝者已矣,是谁推着时空奔腾远去?涤荡的尘埃淹没了无数世事的变迁,难道雁丘掩埋下的痴情的灵魂也一样化作了飞扬的尘土吗?或许不会,只愿不会,然而我们酹酒难寻踪迹。

这首词表面是为悼念大雁,实在是为天下痴情儿女洒泪一哭。雁犹如此,人何以堪?大雁尚且有着如此深挚的感情,人难道会无动于衷吗?清醒的时候,我们也许认为那只不肯逃离的大雁太傻,只要生命还在,就会有新的爱情不期而遇。但是,感情的事原本经不起太理智的分析和取舍,大雁的选择就是用无言的方式表达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爱情,不必后人评说值得与否,就那样执著,就那样无悔,就那样义无返顾。

锺子期死后,俞伯牙终身不复鼓琴,那是痛失知音的无奈。有时候,爱情就是要通过一种决绝的方式去体现。

殉情的大雁引发生生世世的感动,引发对爱情永恒的思考。

让我们知道――有一种爱可以生死相许。

 

还是元好问,还是《摸鱼儿》的词牌,他还有一首题为“双蕖怨”。

通过这首词的小序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河北的大名县,主人公不是大雁,而是一对民家小儿女,他们相爱却不能结合,于是双双赴水而死,结果那年水池中的荷花一律并蒂而开。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莲根藕丝缠绵不断,莲心之苦难以言说。“莲根”有“怜偶”的意思,“莲”(怜)、“丝”(思),用的都是谐音双关。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这并蒂而开的莲花就像是脉脉含情的那对小儿女。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老天都被感动了,为什么人世间容不得他们白头偕老?但这样的鸳鸯浦我们不会去找,这样的故事也在神秘色彩的笼罩下非真似幻。

“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谢客“指的南朝诗人谢灵运,他小名客儿。谢灵运寄情山水,常有怀才不遇之感,也算是天涯断肠客。“湘妃”是舜帝的两个妃子,也就是娥皇、女英姐妹。舜南巡,客死苍梧,她们闻讯痛哭,泪洒斑竹,双双投水而死。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中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晚唐诗人韩偓有《香奁集》,在诗集中表述了他的至情挚爱。这对热恋的小儿女如果借助于灵芝仙露,或许可以拥有香奁闺梦的缱绻柔情,不至于一瞬间就永绝红尘。即使海枯石烂,但恩爱永存,不会淹没于滚滚红尘。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据干宝的《搜神记》,坟上长着“相思树”,树上栖着鸳鸯鸟的韩凭夫妇,是春秋时与恶势力做斗争而殉情的典范。光阴轮转,“西风”势力依旧。不知道这对小儿女是遭受了怎样外力的干涉而使得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

“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停下船来,再看看那脉脉无语娇相向的并蒂莲花,只怕再来时,花已凋零,人也不复此间的无限感慨。

 

我们可以把《雁丘词》和《双蕖怨》这两首词作为姊妹篇来读,写的都是殉情的故事,都是歌颂纯真爱情的名篇佳作。

情到深处,理应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就像歌中唱的:牵了手的手今生就要一起走。

在人世间真的会有生死相许的爱情吗?有什么样的爱情值得以生命相交付呢?

诗人离去了,800年的岁月转瞬即逝。这首词偶尔还会被人翻到,被人饱含激情地朗读,甚至谱曲演唱。我们在情波恨海中挣扎,或许也曾经掠过“心有戚戚焉”的感动,但是谁知道雁丘今天到底在哪里呢?

2006年9月,我来到太原,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在汾河公园里找寻那一处叫作“雁丘”的景点,没有“狂歌痛饮”,只是要找寻那一份美丽凄婉的爱情故事留下的些许感动。

2007年的11月初,秋风萧瑟中,我再一次来到汾河岸边。还是为了寻访雁丘,仍然执著,只是沉痛已渐渐化为释然。

 

2007-6-6整理

2007-12-28稍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