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慧心
慧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4,309
  • 关注人气:6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是怎么跳舞的?

(2007-08-03 00:36:03)
标签:

人文/历史

马舞

分类: 诗史杂说
 

马是怎么跳舞的?

 

王建《楼前》: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飞龙老马曾教舞,闻著音声总举头。

 

天宝十七载,唐玄宗把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以后每年千秋节举国欢庆三天,其中包括在勤政楼前进行乐舞表演。这些受过舞蹈训练的老马一听到音乐就进入到表演状态中。

于今马戏团并不罕见,但是让马表演出神入化的舞蹈却几乎见不到。

郑嵎《津阳门诗》写唐明皇旧事,有“马知舞彻下床榻”一句,其自注颇详:“上始以降诞日为千秋节,每大酺会,必于勤政楼下使华夷纵观。……又设连榻,令马舞其上,马衣纨绮而被铃铎,骧首奋鬣,举趾翘尾,变态动容,皆中音律。……其舞马,禄山亦将数匹以归,而私习之。其后田承嗣代安,有存者,一旦于厩上闻鼓声,顿挫其舞,厩人恶之,举彗以击之,其马尚为怒未妍妙,因更奋击宛转,曲尽其态。厩恐,以告,承嗣以为妖,遂戮之,而舞马自此绝矣。”

“榻”是长狭而低的坐卧用具,几个榻连在一起用作马表演的舞台,马在表演完毕之后,知道从舞台上下来。唐玄宗开元十七年接受大臣的建议,把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往往在花萼楼(花萼楼和勤政楼都在兴庆宫中)举行盛大的酺会,表演歌舞、杂技,举国欢庆。这其中就有马舞表演,马身上穿着绫罗绸缎,挂着铃铛,在“连榻”上摇头摆尾,伸脚踢腿,形容举止都合乎音律。身为范阳节度使的安禄山把这些表演的马匹带走数匹,自己进行训练。后来田承嗣取代安禄山,马还有些养着。这些马一旦在马厩上听见鼓乐之声,就忍不住舞蹈起来,养马的人很讨厌这些不受规矩的马,拿起扫帚就打,马以为是自己表演的不好挨打,于是更加努力表演得妙不可言。养马的人吓坏了,向长官田承嗣汇报,田节度使认为这些马一定是妖怪,就把它们都杀了,从此就没有能够表演舞蹈的马了。

《新唐书》卷22《礼乐志十二》:“玄宗又尝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倾杯》数十曲,壮士举榻,马不动。乐工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立左右。每千秋节,舞于勤政楼下。”

唐人郑处晦的《明皇杂录》有一段关于马舞的记述,比上述记载更加完整,录如下:

玄宗尝命教舞马四百蹄,各为左右,分为部,目为某家宠,某家骄。时塞外亦有善马来贡者,上俾之教习,无不曲尽其妙。因命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其鬃鬣,间杂珠玉,其曲谓之《倾杯乐》者数十回,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旋转如飞。或命壮士举一榻,马舞于榻上,乐工数人立左右前后,皆衣淡黄衫,文玉带,必求少年而姿貌美秀者。每千秋节,命舞于勤政楼下。其后上既幸蜀,舞马亦散在人间。禄山常观其舞而心爱之,自是因以数匹置于范阳。其后转为田承嗣所得,不之知也,杂之战马,置之外栈。忽一日,军中享士,乐作,马舞不能已。厮养皆谓其为妖,拥篲以击之。马谓其舞不中节,抑扬顿挫,犹存故态。厩吏遽以马怪白承嗣,命箠之甚酷。马舞甚整,而鞭挞愈加,竟毙于枥下。时人亦有知其舞马者,惧暴而终不敢言。

这些曾在千秋节表演后来“散在人间”的舞马真可怜,无意中听到军中犒赏兵士的音乐,按照以往的习惯开始表演,结果莫名其妙挨打,表演得越是整齐规矩,打得越厉害,直到被打死。

还有一些唐诗提到马舞的情景。

杜甫《千秋节有感二首(八月二日为明皇千秋节)》:“罗袜红蕖艳,金羁白雪毛。舞阶衔寿酒,走索背秋毫。”千秋节应为八月五日,诗题有误。千秋节的活动中,除了宫妓们表演歌舞和杂技,马舞更是精彩。

另外,张说有《杂曲歌辞·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三首,“连骞势出鱼龙变,躞蹀骄生鸟兽行。”一会儿飞腾变幻,一会儿行如鸟兽。而且,这些舞马不仅通音律,还能“腕足齐行拜两膝”(张说《杂曲歌辞·舞马词》之三有“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向皇帝致敬。表演之后,“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衔杯终宴曲”指的就是舞马时所奏的《倾杯乐》。人饮酒而醉,马亦呈醉态,把祝寿的气氛推向高潮。

 

2007-7-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