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宫廷的体育运动

(2007-05-24 04:42:31)
标签:

宫廷

运动

分类: 诗史杂说
 

宫廷的体育运动

 

宫廷的物质生活条件优越,人员基本上不用从事繁重的生产劳动,枯燥乏味,宫人对于游戏活动就更具有参与意识。而且,唐代女性崇尚健美,宫中的体育运动颇受欢迎,有些所谓男人的运动,宫女们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

说说其中的12种。

一、蹴鞠

也称蹴球,与今天的足球运动类似,紧张激烈。唐代宫廷盛行蹴鞠,在长安大明宫、梨园、华清池等地均修建了蹴鞠的活动场地。寒食清明时节比赛尤多,人欢球跃,特别热闹。

唐明皇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

张籍《寒食内宴二首》之一:“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

王建《宫词一百首》之八十一:“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这首诗写宫中女性在寒食节的时候天不亮就起来玩蹴鞠游戏,优胜者受赐金钱,称“白打钱”。“白打”,有认为是指两人对踢,亦有认为是指非对抗性玩法。

韦庄《长安清明》:“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也提到这种“白打钱”。

《初学记》卷4《寒食第五》:“刘向《别录》曰:蹴鞠,黄帝所造,本兵势也。或云起于战国。案:鞠与球同,古人踏蹴以为戏。”这原本是军营里的一种训练方式。

据《旧唐书·文宗纪》,唐文宗于开成四年(839年)二月戊辰日驾临勤政楼观看蹴鞠比赛,不时为球员的精彩球技激动。可见,宫廷内部对这项活动很重视。

 

二、打马球

亦称击球、击鞠、打球。马球,又名波罗球。在马上持鞠杖(曲棍)击球,往来驰逐,《资治通鉴》卷253,广明元年三月:“以先得球而击过球门者为胜。”不仅要练球技,还要习马术。

王建《宫词》之十四:“新调白马怕鞭声,供奉骑来绕殿行。为报诸王侵早入,隔门催进打球名。”驯马以备打球。

唐朝的成年皇帝几乎个个喜欢击球,而且有一半以上对此达到痴迷的程度,唐敬宗李湛就是被球友杀死的。陕西乾县乾陵章怀太子李贤(就是被亲生母亲武则天逼迫自杀的那个)的墓室壁上画了打马球图,20余人驰马,或逐击或助战,生动逼真。

宫廷所用马球是用质轻韧性好的木料制成的,空心或实以柔物,球大若拳,外涂红漆,彩绘花纹,亦称“彩球”、“画球”、“七宝球”、“香球”、“珠球”等。球杖为木质,长数尺,杖头一端呈月牙形,亦绘有彩色花纹,类似今之冰球棍。

蔡孚《打球篇》:“金锤玉蓥千金地,宝杖雕文七宝球。……奔星乱下花场里,初月飞来画杖头。”写到球和球杖的外形。

唐中宗李显的景龙年间,吐蕃使臣来迎金城公主入藏,在梨园亭御赐观打球,崔湜、沈佺期、武平一都有《幸梨园亭观打球应制》诗。

王建《宫词》之十五:“对御难争第一筹,殿前不打背身球。内人唱好龟兹急,天子鞘回过玉楼。”打球时奏龟兹乐曲,观众叫好。“背身球”类似反手抽击,是一种难度较高的动作。

毕竟打马球是一项剧烈运动,对于娇弱女子不宜。于是创造出以驴代马的“驴鞠”。

据《旧唐书》卷17上《敬宗纪》,敬宗时宫中教坊组织伎女“分朋驴鞠”,分拨打“驴球”。

据《新唐书》卷133《郭知运传》附其子英乂传,天宝年间,剑南节度使郭英乂曾在府中教女妓骑着驴击球。

 

三、步打球

把打马球搬到地上进行,也称“步打球”,类似今天的曲棍球。对抗性和激烈性都不如马球,适合妇女玩耍。

王建《宫词》之七十三:“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宫女们玩步打球也具有比赛性质,且多在寒食时节进行。

 

四、秋千

一作“千秋”,又称彩索、彩绳。

宫廷女性多好此戏。尤其是到了寒食清明时节,天气和暖,特别适合这些室外运动。

据《开元天宝遗事》,“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唐玄宗喜欢兴致勃勃观看嫔妃们荡秋千,飘摇入云,如天上仙女,称为“半仙之戏”。

前面提到,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虽说“妨”、“废”,正说明平时男子喜欢踢球,女子喜欢荡秋千。

 

五、捉迷藏

捉迷藏的运动量不算大,但跑来跑去的,估计也会出汗。

元·伊世珍《琅嬛记》引《致虚阁杂俎》有这样一段,很生动,虽为小说家言,但估计唐宫中应该有捉迷藏这种游戏。

“明皇与玉真恒于月下以锦帕裹目,在方丈之间相互捉戏。玉真捉上每易,而玉真轻捷,上每失之,宫人抚掌大笑。一夕,玉真于袖上多结流苏、香囊与上戏,上屡捉屡失,玉真故与香囊惹之,上得香囊无数,已而,笑曰:‘我比贵妃更胜也。’谓之‘捉迷藏’。”

元稹《杂忆五首》:“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回忆跟崔莺莺(原型)玩捉迷藏。

花蕊夫人《宫词》之(一说为王珪诗):“内人深夜学迷藏,遍绕花丛水岸傍。乘兴忽来仙洞里,大家寻觅一时忙。”夜里玩捉迷藏,更不好找。

 

六、采莲

采莲原是一种群体劳动,采莲的多是年轻女子,有一种欢快的气氛。而宫中的大片水域多有种植荷花,采莲就成了后宫女性的一项娱乐活动。而“莲”谐音“怜”,有怜爱之意,更富诗情画意。

花蕊夫人《宫词》之二十四:“内家追逐采莲时,惊起沙鸥两岸飞。兰棹把来齐拍水,并船相斗湿罗衣。”不仅采莲,还划船相逐,拍水嬉戏。

之二十六:“少年相逐采莲回,罗帽罗衫巧制裁。每到岸头长拍水,竞提纤手出船来。”女伴男装去采莲。

 

七、竞渡

端午节有赛龙舟的节俗,宫中竞渡不一定安排在端午节那天。至今运动会还设有划船项目,紧张激烈,运动量不小。

张祜《杂曲歌辞·上巳乐》:“猩猩血彩系头标,天上齐声举画桡。却是内人争意切,六宫罗袖一时招。”描写的是后宫女子举行划船比赛的情景。

王建《宫词》之二十五:“竞渡船头掉采旗,两边溅水湿罗衣。池东争向池西岸,先到先书上字归。” 把竞渡情景描写的非常生动,挥动旗子助威,桨击起的水花把衣服都打湿了,从东岸划向西岸,争先恐后,紧张热烈。

宫中多有竞渡活动,皇帝亦颇为重视。

据《资治通鉴》卷209,中宗景龙四年四月六日,“上幸兴庆池,结彩为楼,宴侍臣,泛舟戏象以厌之。”计有功《唐诗记事》卷9,时李适作诗《帝幸兴庆池戏竞渡应制》以记其事。

据《旧唐书·穆宗纪》,元和十五年九月辛丑,大合乐于鱼藻宫,观竞渡。

据《旧唐书·敬宗纪》,宝历元年五月庚戌,幸鱼藻宫观竞渡;宝历二年三月戊寅,幸鱼藻宫观竞渡。

李怀远有《凝碧池侍宴看竞渡应制》,李適有《帝幸兴庆池戏竞渡应制》,徐彦伯有《奉和兴庆池戏竞渡应制》。

 

八、角觝(牴,抵)

又称角力、校力、贯交、争交等,后世称为“相扑”,类似摔跤。

据《礼记·月令》,周太子每于孟冬之月都要观阅将帅角力。这时的角抵运动,娱乐的成分居少而演武的成分居多。

秦二世在甘泉宫作乐角抵俳优之戏。汉武帝好此戏。

据《旧唐书》卷63《裴矩传》,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在东都征天下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觝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唐朝宫中有“角抵队”,“相扑棚”,节日、举行南郊大礼、内廷赐宴,一般都要安排角抵节目。宪宗时,角抵与马球同为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据《旧唐书》卷17《敬宗记》,唐敬宗观赏相扑戏有时直到深夜,不仅呐喊助威,有时还亲自出手。

诗中描写得极为热闹生动。

李隆基《春中兴庆宫酺宴》:“伐鼓鱼龙杂,撞钟角牴陈。” “鱼龙”是百戏的节目,经常与“角抵”一同在宫中表演。

韦元旦《奉和人日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鸾凤旌旗拂晓陈,鱼龙角牴大明辰。”

王维《上张令公》:“从兹罢角牴,且复幸储胥。”

李绅《到宣武三十韵》:“弄马猿猱健,奔车角牴呈。”

陆龟蒙《开元杂题七首·杂伎》:“拜象驯犀角抵豪,星丸霜剑出花高。六宫争近乘舆望,珠翠三千拥赭袍。”

 

九、射猎(射生)与骑马

射猎禽兽的武士称为“射生手”,一般由男子担任。作为宫中游戏,则由宫女充射生手之职,并且进行演练,其骑射本领令人叹服,且女子骑马射箭亦颇具英姿飒爽之美。

王建《宫词》之二十二:“射生宫女宿红妆,把得新弓各自张。临上马时齐赐酒,男儿跪拜谢君王。”上马之前像男人那样行跪拜礼。

杜甫《哀江头》:“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身为“才人”的后宫女性具有如此高超的射技。

张籍《宫词》:“新鹰初放兔犹肥,白日君王在内稀。薄暮千门临欲锁,红妆飞骑向前归。”宫女陪皇帝外出射猎。

王建《宫词》之三十四:“粟金腰带象牙锥,散插红翎玉突枝。旋猎一边还引马,归来鸡兔绕鞍垂。”打猎归来,收获颇丰。

皇帝外出射猎,多有宫女随行。女子骑马是很好的健身运动。

张籍《宫词》:“新鹰初放兔犹肥,白日君王在内稀。薄暮千门临欲锁,红妆飞骑向前归。”宫女陪皇帝外出射猎。

韩偓《从猎三首》:“猎犬谙斜路,宫嫔识认旗。马前双兔起,宣尔羽林儿。”

“小镫狭鞦鞘,鞍轻妓细腰。有时齐走马,也学唱交交。”

“蹀躞巴陵骏,毰毸碧野鸡。忽闻仙乐动,赐酒玉偏提。”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十一:“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骐驎。”宫中养马,银鞍锦垫,刺绣着华美的麒麟,赏赐给宫人。

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

李贺《追赋画江潭苑四首》之四:“十骑簇芙蓉,宫衣小队红。” 宫女骑马随行。

王建《宫词》之三十三:“春风吹雨洒旗竿,得出深宫不怕寒。夸道自家能走马,园中横过觅人看。”这位宫女擅骑术,故意策马穿园以引起注意。

 

十、拔河

又称拔絙、牵钩。唐代对拔河用的绳索有改进,进一步明确了比赛规则,使这这项运动臻于完善。作为宫中游戏,拔河比赛经常是在宫女中进行。皇帝往往只观看而不参与。

据《资治通鉴》卷209,景龙三年(709年)二月二日,唐中宗登上宫城北面的玄武门楼,“与近侍观宫女拔河”。次年(景云元年,710年),中宗又在禁苑西面的梨园球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把老臣拉扯得东倒西歪。

李隆基《观拔河俗戏》:“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噪齐山岌嶪,气作水腾波。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描述了拔河的激烈场面。

张说《奉和圣制观拔河俗戏应制》:“今岁好拖钩,横街敞御楼。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春来百种戏,天意在宜秋。”

《旧唐书》卷7《中宗》:“令中书门下供奉官五品以上、文武三品以上并诸学士等,自芳林门入集于梨园球场,分朋拔河,帝与皇后、公主亲往观之。”

据《封氏闻见记校注》卷六,唐玄宗在开元年间曾组织过上千人参加的拔河活动,河东进士薛胜作《拔河赋》(《文苑英华》卷81《赋五四》),玄宗本人写诗记述,朝臣亦有奉和。

 

十一、射戏与弹射

1、射鸭和射粉团

射鸭是将木制的鸭子放在水面上漂浮,宫女们轮流用弓箭射之,中者为胜。比骑射的力度差远了。

王建《宫中三台词二首》之一:“鱼藻池边射鸭,芙蓉园里看花。”

王建《御猎》:“青山直绕凤城头,浐水斜分入御沟。新教内人唯射鸭,长随天子苑东游。”

端午节期间,后宫女性还有射粉团角黍(即粽子)的习惯。

《开元天宝遗事》卷上:“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

 

2、弹射(打弹弓)

与射箭不同,弹射射出的不是弓箭,而是金弹子或石头等硬物。一般是弹射打鸟。

《旧唐书·王世充传》:“世充又罗取杂鸟,书帛系其颈,自言符命而散放之。有弹射得鸟来而献者,亦拜官爵。”

据元·李好文《长安图志》卷中,唐代的皇室成员经常“弹射于苑中”。

王建《宫词》之七十八:“裹头宫监堂前立,手把牙鞘竹弹弓。”弹弓是竹制的。

五代十国时期蜀王衍的宫人李玉箫《宫词(一作王建诗,又作花蕊夫人诗)》:“鸳鸯瓦上瞥然声,昼寝宫娥梦里惊。元是我王金弹子,海棠花下打流莺。”皇上用金弹子打鸟,把白天午休的宫女给吵醒了。

花蕊夫人《宫词》之三十一:“侍女争挥玉弹弓,金丸飞入乱花中。一时惊起流莺散,踏落残花满地红。”宫女用金弹打流莺。

之之七十八:“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

 

十二、扑萤

入夏,萤火虫在夜里发出微弱的光亮,宫女以轻巧的罗扇扑击,消遣寂寞。也算作一种运动吧。

白居易《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王维《班婕妤三首》之一:“玉窗萤影度,金殿人声绝。”宫中多萤火虫,非有意豢养。

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写后宫女性在七夕之夜的无奈和孤寂,以扇扑萤打发漫漫长夜。

 

2007-5-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宫廷妓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