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窗外两大洲

(2012-07-01 23:28:14)
标签:

帕慕克

文化

分类: 看名人

                             窗外两大洲

 

窗外两大洲

         沈东子

 

 

欧洲文明在近现代的崛起,强烈地震撼着亚洲人,震撼最厉害的两个国家,分别在亚洲的东西两端,一个叫日本,一个叫土耳其。其实所有的亚洲国家包括中国都深受震动,为什么单说这两个国家震动最厉害呢,因为它们想剥掉自己的亚洲身份跻身于欧洲国家,这叫脱亚入欧。我们对日本比较熟悉,知道有个叫福泽谕吉的谋士首先提出日本要强大,就必须脱亚入欧的观点,后来伊藤博文甚至提出引进白人改良日本人种,期望连续配种几代人,日本人也能生出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人。

 

与日本相比,土耳其对脱亚入欧更有底气,想当年奥斯曼帝国的疆域跨越亚、非、欧三大洲,在东罗马帝国最辉煌的年代,君士坦丁堡(如今的伊斯坦布尔)一度是欧洲的中心。国父凯末尔结束苏丹封建统治后,更把与欧洲接轨列为国策。我对土耳其素来没好印象,这印象多半是读书读来的,在塞万提斯的小说和纪伯伦的诗中,都有对奥斯曼军队血腥杀戮占领区妇孺的描写。康有为擅长政论,惟一的小说作品《青娥血泪》,讲述的是20世纪初土耳其军队为镇压保加利亚独立运动,野蛮焚毁保国村庄的暴行。这个庞大帝国是一个类似成吉思汗靠铁蹄征服世界的军事政权,有马刀,没文化。

 

这种印象来自文学,印象的改变也得益于文学,得益于我阅读的帕慕克(Orhan Pamuk1952)作品,说优秀的文学可以提升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有道理的。帕慕克是土耳其获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在他之前土国有过什么作家,我还真一无所知,当然我不知道并不意味着没有,但至少说明土耳其文学在帕慕克之前,对当今世界是没有多少影响力的。帕慕克的作品很多,代表作当然是小说《我的名字叫红》,贯穿帕氏作品的那根古老线索,依然是文明的冲突与妥协。

 

帕慕克长住伊斯坦布尔,他曾说自己是世上眼光最开阔的作家,从自家的窗户望出去,一眼就能望见两大洲,右边是索非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左边是博斯普鲁斯海峡,海峡对岸是小亚细亚半岛,东西方文明的精华尽收眼底。帕氏本人是脱亚入欧的坚定推手,因为他的声望,在欧洲各国也拥有不少拥趸,可是极其反讽的是,当他的新小说《雪》出版后,支持土耳其入欧的欧洲人反而减少了,因为小说描写的土耳其,与欧洲文明相距太远,更接近中世纪的黑暗年代,读后免不了心有余悸,担心欧盟一旦接纳这样的国家,就如同在自家精致的花园打开潘多拉的盒子。

 

但帕慕克认为将祖国的真相告诉世人,是对祖国最大的爱,他用文学的手段孜孜不倦地改变着世人对土耳其的看法,同时也无声地影响着本国同胞的价值观。欧盟的婉拒并不能阻止土国入欧的决心,事实上土国早把自己的命运与欧洲捆绑在一起了,就以足球为例吧,土耳其人向来不屑于与亚洲球队为伍,想方设法加入了欧足联,从俱乐部比赛到欧洲杯、世界杯预选赛,都打得很漂亮,令任何传统强队不敢小觑,如果哪天土耳其获得欧洲杯冠军,相信也不算是天大的冷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恭顺与骄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