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的日子
(2011-11-29 11:00:33)
标签:
杂谈 |
分类: 看中国 |
开会的日子
十一月的北京,是会议最多的季节,这几天作协又开会了,这次我没去,不过想起了以前开会的情景。北方的天黑得早,每次从人民大会堂出来,天色都暗下来了,再加上等车的时间,车队从长安街上驶过时,城市往往已笼罩在暮色中。车队是有警车开道的,透过窗玻璃可以看见两旁的路口,冷冽的寒风中,除了把守的警员,就是黑压压的人群,眼睛齐刷刷望着车队,他们并不是好奇车里坐着谁——这阵势见得多了,他们是等着在黑夜降临前,赶回家与家人团聚。
我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那黑压压人群中的一员,偶尔有那么一两次,也会呆在长长的车队里。我想寒风中等待的人群中,一定有人在念叨着家中望眼欲穿的老人,嗷嗷待哺的孩子,这种人看见这种车队,扔炸弹的心都有。想想看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全国性会议,这还只是粗略的划分,假如划分得更细,比如卫生系统的会议,又划分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等,生殖系统又分成男科、女科,那有多少会议等着北京人去消受?还有国王、总统、主席、首相的车队呢,首都不堵才怪。
只有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才会有这么多大型会议要开,也才会有这么多车队需要警车鸣锣开道,挡住老百姓回家的路。作为一个外省人,我非常不喜欢北京的夜晚,尤其是冬季,北方的冬夜如同失恋者的心,荒凉而漆黑,走在街上冷飕飕的,门窗都用棉被堵着,心里更添了一层堵。如果晚上坐公交车,站台找不到不说,找到站台也看不清站牌,一辆公交车停你面前,你还真不敢上,不知道这车子会把你拉向何方,若是拉错了方向,摸回旅馆天都快亮了。
当然这里说的是小人物出差在外,如果摇身一变成了嘉宾,那是万万不会迷路的,一切都照顾得那么周全,回到酒店还有漂亮的礼仪小姐献花,一大束高贵的百合花,捧在手里一股芬芳,好像连自己也变得高贵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很怀念那些在京城胡同里孤独穿行的岁月,转琉璃厂、潘家园,钻昔日八大胡同的破烂小院子,进美术馆旁边的澡堂子,吃最便宜的拍黄瓜和凉拌西红柿,有次坐公交车从西城去东城,睡着了,车到终点站左家庄,只听售票员用清亮的嗓门喊,那位大哥,下不下啊您?不下关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