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顺的游客毕竟是多数

(2007-02-10 15:00:20)
分类: 看桂林

温顺的游客毕竟是多数

                              沈东子

 

连续10多年超过8%GDP增长,给不少人带来了财富,如今出国旅游,成了一种时尚。不过说起出国旅游,也有让人深恶痛绝的事,那就是强迫购物,只要你参团出行,哪怕时间紧迫,也要花上一天半天,闷在指定的商场里,而中国人虽然钱多了,偷渡的人蛇并未减少,许多国家对中国散客不开放,想去还非得参团,所以一趟本是愉悦的旅行,常常会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一位上海的朋友参团去香港,全团居然一整天被关在一家仓储式商场里,不买东西不让出来,虽然维多丽亚港湾的美景近在咫尺,却不让看。朋友回来后将此事写成文字,引起了香港媒体的关注,纷纷指出这种做法损害了香港的形象,要求港府严加整肃。

 

说起来,强迫购物不是什么新招,早在80年代初对外开放,内地导游就把一车一车的境外游客,往指定的商店饭店里拉,从中提取回扣。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现在,不见有哪家内地媒体撰文谴责,因为赚的是外人的钱,外人反正有的是钱,不赚白不赚。这种内外有别的观点,反映的是一种弱国心态。如果没有自省能力,经济再发达,也还是孱弱的形象。

 

如果有一点记忆,都会记得开放之初,酒店、餐馆、机票、车票、船票等等,有两种价格,一种是外宾价,一种是内宾价,所谓外宾价,就是卖给外国人的价格,通常要贵出一倍以上。这样做实际上是承认了自己国家的贫穷,尽管嘴巴上还撑着,说是既无外债也无内债。

 

可洋人觉得这是一种歧视,有一次一伙来自欧洲的背包族青年到达阳朔,住旅店时发现,同样的房间和设施,价钱比中国人贵得多,坚决不干,要求与中国人平等,店家也不干,说是上面的规定,那伙青年就在旅店门口打开铺盖,睡在地上,一直睡到半夜。结果自然是店家撑不住,经请示后做出妥协,按中国人的价格给洋人入住。

 

这样力争的游客毕竟是少数,多数入境游客还是很温顺的,被导游安排着到商店购物,到餐馆就餐,反正人生地不熟,不听导游的,自己也没地方去。印象中不同地区的游客,有不同的购买嗜好,欧洲人喜欢丝绸制品,买些小扇子,小手绢之类的小东西。美国人喜欢古董,看见带点铜锈的器物,就来兴致,拿起来考究一番。香港和东南亚的华人游客,最喜欢中草药,冬虫夏草、三七、党参、当归,都是首选,说是买回去煲汤,最滋补了,他们还喜欢一种叫发菜的东西,细细的如头发丝,有什么功用不知道,只知道跟发财谐音。

 

最奇怪的是日本人,那时日本电器发达,食品充足,可以说应有尽有,出国也没什么可买的,好一点的商品都是日本制造,而且质量还比不上本国商品——这一点与中国恰恰相反,我们总是把最好的东西卖出去,实在卖不动了,所谓出口转内销,能买到就是天大的福气。还是说奇怪的日本人吧,他们除了买春,就买画,而且舍得花钱。我有一位做日语导游的朋友,靠带日本人买画,挣了100万日圆,在80年代中期就成了“百万富翁”,那时的100万日圆,相当于9万多人民币,可以买三套一百平米左右的住房。他一直珍藏着这笔财富,按定期存在中国银行,说是保命钱,最近拿出来一算,只值6万多了,大概可以买1015个平米,而且还不在市中心。

                                                                                        2007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