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看桂林 |
漓江与丽江
沈东子
一个人千里迢迢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究竟想看什么呢?举一个有趣的例子,丽江。
早年丽江因为与漓江发音相近,都可拼作Lijiang,再加上两个地方都位于少数民族区域,都是旅游重点,在西方报刊杂志上常常混淆。笔者就曾经在一本澳大利亚杂志上,看见文字介绍的是摩梭人风俗,配上的图片却是阳朔风光。
有的西方读者以为漓江上可以走婚,丽江城里可以吃米粉,把Lijiang译回中文时,也很容易出错,有将丽江译作漓江的,也有将漓江译成丽江的,国外版权机构寄给漓江出版社的信函,有时会被译作丽江出版社,居然也能收到。如果不在前面加上云南或桂林,要想区分两地还真不容易。
两个地方,虽然都叫Lijiang,但旅游的特性是不一样的。
去丽江旅游的人,有的想听纳西古乐,认东巴文字,有的想走虎跳峡的羊肠小道,去寻访传说中的香格里拉,还有的想去泸沽湖,找杨二车那姆的妹妹。丽江正因为拥有这么丰富的旅游资源,所以一直是游人乐此不疲的去处。热心的美国人洛克,甚至早在30年代,就编纂了一部《纳西—英辞典》,绕开汉语就可以直接跟丽江人交流,可见丽江的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
漓江就不一样了,游人来桂林,不为别的,就为了看一眼传说中那条美丽的漓江,是不是依然如传说中那么美丽,是不是依然还有白帆、渔火和捕食的鹭鸶鸟。为了能与漓江亲密接触,如今的旅游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坐在船上看风景,有人找竹筏顺流而下,高兴时还要跳进水里游一游,有人干脆徒步行走,从杨堤走到兴坪,领略两岸的奇峰异石。来桂林不看漓江,等于去重庆不吃麻辣火锅,这分专一,听起来很动人,但也让漓江感到了重负。
前几年的非典,重创了旅游业,桂林的码头一度冷清无人,我却为漓江感到庆幸,因为整条江获得了短暂的休养生息,沿岸的树木更繁茂了,水流也更平缓了。我由此想到,漓江是不是也应像一些景点和博物院那样,适当提高票价,每天限制游江的人数和船数?这样这条江的青春期,一定会延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