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中国人的美国外教(组图)

分类: 【C】【众名师印象】 |
[来源:新东方
浩博精深的中国历史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上海新东方学校外教Paul不能自拔,他决定加入中国国籍。
自从2004年9月从美国飞到中国,4年时间Paul只回过一次家,那是他回去看望正在病重期间的89岁的奶奶。
如果要说何时真正爱上的中国,应该说还在美国时的Paul多的是对中国的神往和期待,如今身在中国上海的他更多的则是对这个国家的融入和彻底的留恋。
孤独而倔强的“中国漂”
当他独自一人坐上飞机飞往中国广州的时候,他就决心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中国,那个时候他甚至并不清楚自己能在中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临走时,奶奶问他:“什么时候回来?”他说:“不知道。”就这样他来到了广州,奶奶一直以为生活无着的他一定不会在中国呆多久,年轻人玩够了也就回来了。奶奶想错了,她不知道Paul真正想的却是:以后要永远留在中国。
下了广州的飞机,他拨打在美国结识的一个中国朋友的朋友的手机,终于联络上了这个未曾见过面的朋友的朋友。很快,因为拥有电子工程学士学位,2006至2007年工作的同时读完英语教育硕士学位,Paul找到了一份在女子职业学校任教的工作。对他在中国的第一份工作,Paul格外认真,几乎从来不休息。一天,站在讲台上的Paul突然晕倒,惊吓之中学生们把他紧急送往医院,医生给他做了手术,割掉了阑尾。而手术中的他,除了他的学生来看他,Paul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觉得我快死了。”一个人在生病的时候最容易感到孤独、害怕,Paul想家了。但他没有回美国,他爱中国,他还要坚持。
“广州人很热情,也有很多好吃的,但是很危险。”经历过几次让他胆战心惊的可怕经历,Paul不是被抢就是被骗。由于在广州不利于学习标准普通话,他决定往东北方向转移。经过一个朋友的介绍,Paul终于辞掉了广州的工作,去了常州。在常州工学院,他有幸担任那里英语外教的工作。他终于离开了那个让他时刻感到不安全的地方。
独自一人漂泊的日子里,支撑他的精神力量源自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烈火战车》,这是一部根据埃里克·利迪尔的人生经历拍摄的电影,记叙了伟大运动员兼教育家埃里克·利迪尔埃里克的传奇一生。埃里克·利迪尔埃里克1902年出生在中国天津,中文名叫李爱锐。1907年,他随父母回到苏格兰,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大学期间他的体育天赋得以充分发挥,被誉为“苏格兰飞人”。
1924年,在巴黎举行的第8届奥运会上,他以47秒6的成绩打破了400米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夺得了该项目的金牌。然而在1925年,正值其体坛生涯的巅峰时刻,埃里克毅然回到出生地中国天津,任教于天津新学书院。1924年,埃里克及众多西方侨民被日军押送到山东潍坊集中营。在3年的囚禁生活中,他坚持公道、伸张正义、乐于助人、幽默乐观,受到人们的爱戴。不幸的是,关押期间,埃里克身染重病,由于集中营里的条件极为恶劣,得不到及时治疗,于1945年去世,年仅43岁。
埃里克·利迪尔埃里克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格在Paul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Paul对中国的神往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了,Paul的奶奶曾在1989年的时候去过北京,妈妈曾经去过中国的内蒙古,从她们口中Paul知道了很多很多关于中国的故事。在美国的“中国社区”,中国医生通过神奇的针灸和肢体康复疗法为他治好了脊椎骨断裂,让他避免了因西医计划的手术治疗而可能造成的终身残疾。中国医生的诚恳和中医的神奇让他更加喜欢上了中国。对中国的热爱战胜了漂泊的孤独,战胜了各种各样的恐惧和不安。
异国之恋——娶中国女孩为妻
提到Paul的妻子,他总会显出一脸的幸福和兴奋。Paul美丽的妻子曾是一所大学里的英语老师,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追求,Paul终于赢得了她的芳心,获得了他的至爱,对这段经历他颇为自豪。这是一段美丽的故事。
遇到妻子之前,Paul对女朋友的要求可谓非常独特,他择偶的理想标准是既会说英语又会说中文的韩国女孩。当他还在寻寻觅觅、找找寻寻时,遇到了兼具聪慧、温柔和美丽,又会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中国女孩,
Paul的择偶标准也从此发生了“质的飞跃”——还是中国女孩好啊!
在常州工学院,每一位外教都会有一位本校的英语老师作为“合作教师”,帮助外教更好更容易地跟学生交流。Paul的身边经常会有一位英语老师帮他准备上课资料,跟学生交流,甚至帮他买生活日用品。日久生情,面对这位聪颖善良的中国女孩,Paul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早就把他所谓的择偶标准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在他浪漫真诚的苦苦追求下,邱比特终于向他们射出了爱神之箭。爱情,让他们超越了国度,在中国的土地上,他们以中西结合的方式举行了婚礼,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当然,“不吵架的夫妻不是好夫妻。”中西文化的差异也时常让两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小小的摩擦。Paul
不喜欢攒钱,冬天习惯把空调开得很热,夏天又把空调开得很冷,家里的DVD堆得像山……但入乡随俗,在妻子的“威严和教导”下Paul也开始懂得攒钱了,也知道夏天的空调不要超过25度,再也不随便买DVD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Paul
特别喜欢中国的水饺,尤其是面食成了他的最爱。有人说,Paul 是个很上海的男人,既能挣钱又很顾家,更爱老婆。
热爱工作——四年仅回了一次家
自从2004年9月从美国飞到中国,4年时间Paul只回过一次家,那是他回去看望正在病重期间的89岁的奶奶。
圣诞节是西方盛大的节日,这一天全家团圆,亲朋好友互相祝福,就像中国的春节。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四年的圣诞节Paul却一直在工作。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祖母父母兄弟姐妹都在想念他,他却把这份想念深埋在心底,执着于他热爱的工作。
“我把中国当作自己的家,把上海新东方更当作自己的家,我来中国不是短暂的旅行,更不是享受生活,我喜欢这片土地,喜欢这的人,这的文化,这的生活,这的工作,喜欢我的学生们。”
提到新东方,Paul仍情不自禁地说起他的“老板”——上海新东方综合能力部主任邱政政。尽管每年的圣诞,邱政政给他安排课程的缘故没能回家团聚,但言语中Paul仍旧透露出对邱政政的赞赏和感激。“我的老板是个好人、优秀的领导者、好朋友,他管理着80多人的团队,这个团队很优秀。上海新东方还有很多工作人员,都很好。”Paul被新东方人的敬业和激情所感染着。不知不觉,他已经把新东方当成了自己的家,他在中国的家。
不仅是新东方人感染着他,而且在新东方每天面对成千上万求知若渴的中国学子让他意识到身上的责任和自身的价值。“我喜欢在口语课堂上给我的学生介绍我知道的一切,虽然我是美国人,但我不会把我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我只是告诉他们中西方的文化的差别以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学中文 办户籍——要在中国扎根
“来中国的时候我是美国人,我希望有一天回美国的时候我是中国人。”
Paul特别痴迷中国文化,儒家道教,经史子集,中国积淀深厚的国学和五千多年的朝代更迭,他都能说出一二三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痴迷,让他特别喜欢流连中国的博物馆,对着司母戊大方鼎他也能盯上大半天。他特别喜欢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Paul在自学中文,看过《三国演义》、《西游记》,目前正在看《红楼梦》、《水浒》,通过电视剧、电影,他的中文有了很大提高。
浩博精深的中国历史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这个美国人不能自拔,Paul决定加入中国国籍。
University of Texas
电子工程专业的他必须要考博士学位才能办手续。他想继续读书深造,以便更好地适应中国未来的需要。Paul正在抓紧时间准备GRE考试,为了他心中的中国梦,他要读博士。
本文选自《新东方精神》总第八期
相关阅读:
支教云南:在束刻小学的日子(组图)
谢强:带着谦卑的态度开始新的路程(组图)
俞敏洪:老婆唠叨出来的企业家
你就是咱家的埃菲尔铁塔
惠瑾: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坐在身边的普通人
一分之差天壤之别
我来重庆就是为了一个女人
爱东方,爱蔡蔡
乐静:思英文之雅乐心灵之静
你怎么知道我会跳草裙舞……
卓越与反叛共存的新东方老师
乱弹:李云龙和杨军,不得不说的关系
王强:藏书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暴料新东方超牛“四人组”
抱着一颗单纯接受的心勇往直前
一对国际浪人的特殊教室
相关链接:
新东方课堂|新东方播客|俞敏洪文档|王 强文选|徐小平专栏
众名师印象|游学新东方|东方大事记|聚焦新东方|新东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