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尚进
尚进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08
  • 关注人气:5,0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技术主义:虚拟的人生和虚拟的性

(2004-10-11 19:47:52)

导读:当科幻爱好者们还在探讨威廉·吉布森那篇著名的《神经漫游者》对虚拟问题有什么新的见解,或者探讨《黑客帝国》与法国后现代主义大师让·波德里拉,所谈及的拟像这个绕口的哲学问题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迫不及待的动手尝试了。

    自从2003年游戏《虚拟人生》的出现,柏拉图式的生活,一下子成为了网络世界最诱人的游戏内容。与国内所有如出一辙的网络游戏砍砍杀杀不同,《虚拟人生》试图模拟正常人类社会的基础生活中的一切。此后第二代版本的《虚拟人生》将心理等情绪加入,现在已经成为了一款技术上相当丰富的游戏,人类本能的很多反映和思维都被赋予到虚拟的人生之中。正是因为这款网络游戏的虚拟越来越真实,最近一波又一波的反社会行为开始在这个虚拟空间中出现。人们开始置疑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是否能真的移植到虚拟世界之中。

    罢工、黑帮、集体性恶作剧,成为了《虚拟人生》中最近异常流行的潮流,尽管《虚拟人生》的大多数参与者都在老老实实的过日子,但是这个过度真实的虚拟世界给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机会去做他们原本没有能力或者不敢尝试的事情。老派的60分钟杂志节目对此也很重视,他们的评论很有社会学者的味道,“严重分化的世界映照着虚拟的混乱”。实际上《虚拟人生》最新版本的技术升级,可以让参与者在虚拟社会中结婚生子,虚拟性问题必不可少的成为了新的焦点。很多原来的罢工者消失了,同时很多正常工作的人们都躲在了床上。《连线》网站将此评价为虚拟空间性开放的副作用。一时间各种心理专家跑出来大谈虚拟性问题,无接触的性成为了新的流行名次。

    《虚拟人生》中的性问题其实非常的柏拉图式,完全的虚拟网络中,实际上除了心理上的愉悦外,似乎并没有别的什么。但是9月底,一家名为Sinulator的公司,将虚拟的性上升到非柏拉图的层面。Sinulator的设计者们将两种不同性别的成人玩具与网络连接了起来,通过预设的软件可以让世界任意两个地方的人通过互联网来控制对方的玩具。此举在社会学和哲学界引起了更强烈的反应,《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作者史蒂文·康纳为此写了一篇题为《后现代技术效应》的论文,在他看来正是信息和生物工程这样的后现代技术手段的延伸,直接让人体与虚幻的环境对接上了,选择性作突破口只不过是人类的本能反应罢了。始终强调未来世界是大脑世界的查顿·霍夫也兴奋异常,因为终于有人拿出了直接让大脑与大脑进行沟通的东西,尽管还要通过身体的反应。查顿·霍夫在电子邮件中答复道:“虚拟的时代看来是真的来了,不再仅仅是游戏层面,请不要怀疑现实世界,大脑还没有抛弃身体,仅仅是因为大脑需要身体给它提供血液和营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