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出口商品准备征收“人民币汇率反补贴税”这是十分狠毒的一招。你不是不升值吗?我来帮你升值。最狠的是:美国等于在给人民币定价。就是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美国说是多少就是多少,中国失去了对自己货币的定价权。还有更恶劣的事情是:这项所谓“反补贴税”像针对中国输美的所有商品,而绝非个别行业的问题。
美国真有能力计算清楚“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吗?经济学虽然有“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两种计算汇率的方式,但经济学实践证明,购买力平价对汇率的解释率只有30%,利率平价对汇率的解释率也只有50%。所以,汇率到底多少是“适合”的,其实是一件根本无法计算清楚的事情。
传统经济学认为,汇率的“适度性”一定会反映到贸易顺差和逆差方面。但是,当经济全球化之后,这件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发达国家已经把消费品生产全部转向发展中国家,又因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欧元等货币是“硬通货”,发展中国家必须持有这些货币,以便进口。所以,世界已经形成,美国发钞购买中国消费品,而中国接受了美元又没地方去花,只能去买美国债券的格局。
在这样一个格局之下,美国出口逆差和中国出口顺差都是必然的,如果发展中国家没有出口顺差,它的外汇储备从何而来?如果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顺差,美国又如何获得“铸币税”?
所以,中国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是汇率造成的,而是产业的全球化分工造成的,是国际经济格局、货币格局现状的必然产物。比如说,从2004年7月21日起,中国人民币汇率兑美元升值了20%,这个过程中,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有过什么改变吗?如果说有改变那也是越变越大。
这样的道理,我们哪个经济学家在讲?只有一些还算富有见识的媒体在讲?我认为,这个道理并不复杂,我们学者和媒体一定要好好地研究历史,连篇累牍地讲清楚,不能让舆论总被人家利用,甚至有些报道好像我们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似的。
明白了上述道理,我们必须明确:美国根本没有任何“公式”、没有任何“理论”依据计算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如果他们硬来,那就意味着,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他们想说多少就说多少,只要对美国有利,只要能损害中国,没什么道理可讲,完全是美国霸权的另一种表达。
我们不仅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这件事,同时也要有应招儿。但该如何应对,我现在还没有想清楚,我想:学界应对好好地讨论,而不是跟着美国人跑,随声符合人家的道理。这是全体中国人的利益。
从2009年12月1日起,我和张劲东先生在中央电视台证券资讯频道新开播的一档财经评论类节目《投资大参考》中与大家再度见面,这是央视证券频道为配合电子同名日刊《投资大参考》量身打造的一档晚间版市场分析节目,从证券市场出发,放眼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首播时间是每个交易日的晚间19:30——20:00,欢迎收看。不能收看数字电视的观众可以登录《投资大参考》官网看节目录像。
加载中,请稍候......